數字技術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空前活躍,不斷帶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持續快速發展,推進數字化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要求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
縱觀未來發展趨勢,數字經濟將成為鄉鎮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政府管理和服務將加速數字化轉型。如何通過“數字+”優化鄉鎮生態圈,創新基層固有工作模式,實現自我革命和工作流程再造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任務。
與城市相比,鄉村工作點多、面廣、線長,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員稀缺,需要更大資源投入才有可能縮小城鄉差距,以數字化改革為突破口,充分運用“數字+”科技成果助推城鎮和鄉村建設,不失為實現城鄉生活均值化的有效手段。鑒于此,浙江省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以“鄉村小腦”智慧化數字平臺建設為抓手,開啟了村鎮建設管理“數字作戰”的新局面。
“鄉村小腦”智慧化數字平臺是指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核心技術,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為統領,以實現社會治理服務精細化和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以高水平建設、高顏值修復、高品質運維生態體系為突破口,兼顧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兩大需求,具備全面感知、數據匯集融合、智能分析計算、統籌決策等功能為一體的鄉鎮級全景式智慧化平臺。
針對當前不少鄉鎮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治理結構,各管理層級和平級部門之間缺乏聯動等現狀,“鄉村小腦”智慧化數字平臺從下至上、由點到面延展出承載基層數據的地圖,打通數據流通的通道,實現數字感知、數字融合一屏展現,數字預警、數字決策一鍵應用。“數據是全面感知城市運行和居民日常的‘觸角’,通過開發‘鄉村小腦’智慧化數字平臺,打破數據分割和監管壁壘,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最終實現資源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平臺開發以‘管用’‘好用’為落腳點,滿足‘一鍵直達’普遍需求。”
自去年6月起提出建設“鄉村小腦”智慧化數字平臺以來,“鄉村小腦”為杭州美麗城鎮建設保駕護航,形成多面開花之勢。基于美麗城鎮建設的不同類型,聚焦當地“三生”融合的實際需求,“鄉村小腦”呈現出“小二類”“家園類”等多種形式。建德市大洋鎮(農業型)、錢塘新區前進街道(工業型)、蕭山區樓塔鎮(文旅型)等5個“鄉村小腦”智慧化數字平臺試點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大洋鎮為例,當地在美麗城鎮建設中,打造的鎮級集成式智慧平臺,在探索實現農文旅產銷閉環的同時,實現大洋城鎮管理、生態修復、公共服務、生活圈一體化治理;再如蕭山區瓜瀝鎮打造的“瀝家園”,以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度為核心,打造“鎮、村、戶”三級智慧治理的“瀝家園”數字駕駛艙,老百姓可在“瀝家園”手機端獲取數字身份,通過數字互動、數字公益、數字信用等方式,從志愿服務、垃圾分類、在線學習等途徑獲取積分,初步形成共治共享的“云上家園”。
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著力推進美麗城鎮、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一邊,118個創建鄉鎮已整裝齊發,1000余個建設項目已復工復產;另一邊,以鄉鎮發展數字經濟為核心驅動力,加速提升城鎮治理數字化轉型的試點項目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我們理解的美麗城鎮,不僅僅是硬件提升,更是服務的提質,要將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人居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始終貫穿在我們工作中。”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
數字化改革是一個長期的螺旋式迭代過程,“鄉村小腦”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規劃好每一步進程。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正以鄉鎮一級作為規劃建設的主體,將“鄉村小腦”建設的主方向納入省、市數智攻堅總框架下,以“三生”融合為頂層設計,著力加強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既重視技術之“智”,也不放松治理之“慧”,協同推進鄉鎮物理空間、社會空間、信息空間的融合發展。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