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第六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的東風,保定市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步伐不斷加快——市行政審批局近日聚焦項目落地、市場服務、創新服務、智能服務、社會信用“五個環境”,推出優化政務服務環境28條措施。其中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對“醫車電數游”等重大產業項目首創推出“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經營”“一鏈辦”改革。
所謂“一鏈辦”,即圍繞服務產業項目,對企業開辦、工程建設、竣工投產、生產經營四個階段涉及到的行政許可事項進行流程再造、編制事項清單,通過實施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準營的改革,創新推行同層一窗審批、告知承諾審批、定制模擬審批、幫辦代辦領辦等審批方式,構建項目在保落地全周期的便捷高效審批服務體系。
“這是28條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項審批制度改革。我們在充分汲取先進經驗基礎上首創推出這項改革,目的就是有力服務全市重點產業項目落地投產。”政策起草人、市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王寶山進一步解讀,“一鏈辦”的核心點在于服務,創新點在于全方位、全流程、個性化。在產業項目發起階段,就由“鏈長”啟動“一鏈辦”審批服務模式,根據產業生產或經營特點確定牽頭部門,明確具體負責人全面接手后期服務,直至生產運營。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一鏈辦”落地落實,市行政審批局研究制定細致周密的實施細則,明確六項重點任務,包括“一個鏈長負責”牽頭全鏈審批、“一張藍圖導引”統籌產業建設、“一張表單告之”整合申報材料、“一個窗口辦理”提供綜合服務、“一個系統審批”統一審批管理、“一套機制運行”規范審批運行,形成體制機制完善、職責分明的執行保障體系。
此外,此次推行的28條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措施,還在優化項目落地環境上創新推出工程建設項目“多評合一”和園區“區域評估”、按施工進度分階段申領施工許可證、“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改革舉措走在全省前列。目前,保定市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已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從拿地到施工審批時間不超過25個工作日。“拿地即開工”項目審批時間不超過10個工作日,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時間不超過6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能實現大幅提升。
“隨著品質生活之城建設加快,保定對好項目、大項目的吸引力更加強勁,這要求全市行政審批部門全心全力推進改革,把政務服務環境打造成保定市招商引資的競爭優勢。”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宋紅敏表示,下一步將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關鍵環節,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助力來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