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田若楠) 2020年,陜西省計劃開工2877個改造項目,涉及36.4萬戶居民。目前新開工2986個,涉及40.94萬戶居民,以戶數為標準,開工率為112%。其中,844個城鎮老舊小區惠及11.73萬戶居民的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工作
據悉,今年以來,作為拉動投資、改善民生、貫徹城市更新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工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在山西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按照要好看、更要好住的目標要求,重點針對城鎮老舊小區樓體破損、基礎設施配套缺失、環境臟亂差等涉及居民切身需求的問題進行改造。經過初步摸排,陜西省2000年以前城鎮老舊小區共有9351個,涉及的居民有119.59萬戶,這些城鎮老舊小區計劃在5年內全部完成改造。2020年我省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877個,涉及36.4萬戶居民。
12月11日,改造后的西安市雁塔區明德門小區北區一派新氣象。
今年的改造任務完成如何
12月11日,在西安市長安區長樂小區,改造后的小區煥然一新。24850平方米的公共區域完成了墻面粉刷,60800平方米的外墻完成保溫,雨水、污水、自來水,各有各的流通管道。拆除了架在屋頂的615個不能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4532個舊損防護網、1745臺外掛空調完成移位……“十幾年來,小區臟亂差的環境一直困擾著我們。樓內,水管老化生銹,飲用水時常會被污染。樓外,居民各自在樓前種菜,占用公共區域,行人過往非常不便,停車更是難上加難。”居民胡引來說,“今年,小區大變樣。通過改造,水管更新,我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小區里的違規建筑全部被拆除,道路修補平整,還有了生態停車位,這些變化我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今年,長安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完成82個,改造內容包括完善基礎及配套設施、提升房屋居住功能、改善小區景觀環境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4大類35項內容。“我們提供改造菜單,供群眾點單,一個小區一個方案,實施設計改造。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85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長安區住建局舊改辦主任駱航說。陜西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推進情況看,目前已超額完成改造任務。“今年,我省計劃開工2877個改造項目,涉及36.4萬戶居民。目前新開工2986個,涉及40.94萬戶居民,以戶數為標準,開工率為112%。其中,844個城鎮老舊小區惠及11.73萬戶居民的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工作。”省住建廳城建處干部李旭說。
如何有序推進
從數據來看,全省城鎮老舊小區開工量已達到年初既定任務目標,但部分小區仍然存在改造滯后等問題。記者了解到,部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碎片化現象突出,只針對單個的小區進行改造,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沒有充分調動管線單位、社會資本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改造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在眾口難調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溝通不暢,導致矛盾產生,從而阻礙改造進度。針對這類問題,是否有解決的辦法?“關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前制定改造規劃,明確建設目標很關鍵,各地要再三進行排查、摸底。”李旭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領域較多,統籌改造很重要,各市政府要統籌好住建、發改、財政、工商、教育、醫療、民政等多部門,形成政府扶持、金融機構參與、企業融資和居民參與受益的共贏模式。”與此同時,陜西省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群眾自愿原則。各地通過宣傳以及召開“板凳會”讓居民了解、支持、參與改造。明年,我省在城鎮老舊小區計劃改造申報中,將需提供小區業主委員會簽署的統一改造意見書。全面推進陜西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不僅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民生,更有利于切實解決城鎮老舊小區建筑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環境臟亂差、管理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改造后的小區道路平整、設施齊全、干凈整潔、安全有序、管理規范、和諧宜居,讓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得到提升。”李旭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根子上給老百姓增加財產性收入,分享了改造的紅利,另一方面也抑制了過高房價,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