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范燕彬 程惠敏) 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25家企業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備案,15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類研發中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范企業1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1.2%……
美學設計掀起沖擊波——借設計師“妙手”激活綠水青山、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和傳統村落等文旅資源,美學經濟重點項目云臺古鎮盛大開業,運糧河生態改造項目全線貫通,廢棄的山區學校蝶變“民宿標桿”,大隊部變身網紅景點,遍布城鄉的數十個美學項目建成一個爆紅一個……
2020年,修武縣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美學設計”雙輪驅動的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景城融合、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后勁持續增強。
美學經濟開新路,久久為功初始成
2020年12月12日,首屆中國美學經濟論壇暨縣域美學經濟發展經驗研討會在修武舉行,上百名美學大咖齊聚一堂,高峰論“美”,修武縣美學經濟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模式引發強烈共鳴。
而作為舉辦“鄉村復興論壇·修武峰會”“南坡秋興2020”等活動所在地的西村鄉大南坡村,一改往昔的沉寂,成為都市人向往的“文化殿堂”。修武縣也被授予“中國縣域美學策源地”稱號。
建立美學經濟資源庫,對全縣戲曲、古建筑、傳統工藝等分類整理完善,因地制宜制訂“三年保護性開發計劃”。同時,聯手清華大學羅德胤等60余位海內外設計師,進行美學資源包裝和美學建筑設計,全面啟動七賢會客廳等首批60個美學經濟示范項目,在全縣8個鄉鎮構建美學建筑及周邊業態網狀布局。
通過美學設計“針灸點穴”,綠水青山、麥香磨坊、石屋古井和鳥語花香的詩意棲居之美全方位回歸,成為都市人向往的美學體驗,鄉村游、休閑游、民宿游等泛旅類產業接待游客數年均增速達46%。
美學經濟不僅激活了全縣187個村的歷史文化、特色農產品、民風民俗和傳統村落等資源富礦,更實現了效益和利潤的倍增。
郇封鎮后雁門村的冰菊園、七賢鎮的玫瑰園等特色農業美學園區,經過美學設計實現了單產產值突破1萬元大關。
云臺山岸上小鎮經過美學設計改造,游客入住率大幅增加,當地群眾人均年收入達5萬余元。云臺山電音節、第二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等美學活動,讓修武的游客接待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實現疫情下的逆勢增長。
永不落幕的漢服節連續推出三季大型活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參與,前后超過30萬名“Z世代”青年慕名而至,修武已初步成為漢服愛好者集聚地,在全國率先叫響了“中國漢服之都”的新名片。
創新重構新格局,科技激活原動力
激活縣域科技創新活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該縣產業集聚區投入4.1億元科技創新研發資金,擁有1個院士工作站、2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省級研發中心、39家市級工程研發中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范企業10家。
鑫宇光作為中興、華為光電部件供應商,光通信元器件年產達1億個,規模在同行業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中鋁合晶磁粉技術國內領先,產能全國第二;星凱電器智能車間入選省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吉成磁電成為新冠肺炎診斷設備核心部件供應商;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1.2%。
聚焦全市打造新興科創名城目標,在院地合作洽談會中,修武有11家企業對接重大技術創新需求和科技成果19項,達成合作意向12項,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6項。
啟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先后組織中民筑友、升華新能源、宏源冷暖等12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25家企業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備案。實施大中型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鼓勵鑫宇光、華東電纜、星凱電氣等15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類研發中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開展主導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行動,河南城盾的小半徑曲線掘進、大坡度三維蛇形掘進、盾構頂管切換掘進等關鍵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圣昊鋁業的“6201鋁合金連鑄連軋電工圓鋁桿關鍵技術”、中德液壓的“強壓人工深耕雙作用油缸制造技術”先后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科技創新+美學設計”的雙輪驅動,實現了三產融合聯動、城鄉統籌發展,一幅生態美、經濟美、文化美、百姓美的美美與共新畫卷正漸次繪就。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