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場“部長通道”中,財政部部長劉昆介紹了今年的財政政策,稱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2021年的預算安排中,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不急轉彎。據劉昆介紹,中央本級財政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節省的資金用于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6萬億元;各級財政將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部長通道
預算特點
今年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 不急轉彎
在“部長通道”上,財政部長劉昆介紹2021年的財政政策。他稱,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它是一個整體,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體現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要求。財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財政支出要提質增效,用得其所,回應人民的需求,讓老百姓更多受益,發揮更好的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劉昆認為要從四個方面落實。
一是依法依規征收,嚴禁征收“過頭稅費”,虛增財政收入,不能因為財政收支矛盾大而違法違規增加群眾、企業的負擔。二是提高支出效率,要優化結構,加強管理,快速直達,提升資金的效率。三是防止鋪張浪費,要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節用為民,把錢花在刀刃上。四是強化績效管理,績效管理要覆蓋到所有的財政資金,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積極的財政政策強調更可持續、覆蓋內容很廣,體現在今年的預算安排上,有三個特點。其一,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不急轉彎。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和2019年相比,赤字總額3.57萬億元,增加了0.8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新增3.65萬億元,增加了1.5萬億元。中央本級財政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節省的資金用于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比去年略有增加,規模超過8.3萬億元。
其二,與今后年份的財政政策做好銜接,留出空間。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減稅降費,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持續下降,目前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經濟體中,比值是最低的,體現了惠企利民。
其三,是堅決做實化解財政風險隱患,持之以恒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堅決防范基層“三保”支出風險,確保財政經濟穩健運行、可持續。
減稅降費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6萬億元
“部長通道”上,有記者提問,去年的減稅降費規模大,含金量很足,今年將有哪些考慮和舉措?
劉昆介紹,減稅降費是穩企業、保就業,促進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據統計,“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減稅降費規模超過7.6萬億元。特別是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在財政收支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國持續公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的規模超過2.6萬億元。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最低的,比值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占18.1%下降到2020年的占15.2%,下降了2.9個百分點。
“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著力完善有關政策,讓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他表示。
一是制度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將繼續實施。近年來出臺的深化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制度性的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實施,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群眾和企業的減負會越來越明顯。
二是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適時退出,對2020年出臺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在研究論證基礎上,部分適當延長執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執行,不搞“急剎車”。
三是小微企業稅費優惠突出強化。在落實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收減免力度,鞏固和拓展政策成效,提高小微企業的活力和發展后勁。
四是堅決制止“三亂”行為,加大對各類違規涉企收費的整治力度,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各級財政部門將算大賬、算長遠賬,克服眼前收支壓力,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更好發展。
部長談大事
今年專設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
“部長通道”上,有記者提問,在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財政部門將如何發力?對此,劉昆稱,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各級財政將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是加大力度。過渡期內,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將保持總體穩定。
今年,中央財政專門設立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規模達到1561億元,比去年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加了100億元。
二是突出重點,現有財政轉移支付繼續向脫貧地區傾斜,突出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推動均衡發展。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使用涉農財政資金,推動鄉村振興。
三是有效銜接。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緊抓好。落實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支持防止致貧返貧監測預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穩定脫貧人口就業,幫助持續增收。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