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碧桂園(2007.HK)發布了2020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疫情疊加樓市調控,碧桂園將財務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憑借自身的綜合實力,碧桂園通過穩健經營保持了銷售業績增長。同時,通過對經營活動與融資活動實施雙向財務管控,不斷夯實其頭部地位。
銷售業績穩步增長 回款率達91%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房地產行業顯現出“v”型特征。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到了17.36萬億元,同比增長 8.7%;商品房銷售面積也達到了17.6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6%,均再創新高。其中,一線城市市場需求韌性高,房地產市場恢復較快,全年成交呈現增長趨勢;二線城市整體規模有所調整,內部持續分化。
在此背景下,碧桂園憑借穩健的基本盤及較高的市場韌性率先復工復產,并保持了銷售業績的增長態勢。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園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共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706.6億元,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6733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3%和8.0%。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業績穩步增長的同時,碧桂園也注重銷售回款管理。在2020年,碧桂園的權益合同銷售回款約為5193.0億元,回款率達到91%,實現了高質量的增長。
得益于銷售業績,碧桂園的盈利能力相對穩定。公告顯示,年內,碧桂園實現收入約4628.6億元,毛利約1009.1億元,凈利潤約541.2億元,本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約350.2億元。其中,碧桂園的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房地產開發及建筑,物業銷售占比為97.1%,建筑及其他占比為2.9%。此外,碧桂園的其他業務收入主要包括物業投資、酒店經營及其他,例如智能建造、機器人餐飲、新零售及現代農業等,而其他業務的總收入也由2019年度的約46.77億元上升1.3%至2020年度的約47.36億元。
基于盈利表現,碧桂園的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24.98分(股東可選擇以現金及╱或股份收取股息),全年合計每股派息45.53分,全年派息總額占本公司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總額的31.0%。
財務安全持續提升 深耕戰略不斷精進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金融監管不斷升級,“三條紅線”、“五檔貸款管理”等正使長效調控機制逐步趨于成熟。當高杠桿擴張成為過去時,碧桂園率先調整戰略,不斷優化杠桿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園的凈借貸比率為55.6%,總借貸下降至約3264.9億元,較2019年12月31日下降了11.7%;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5.56%,較2019年12月31日下降了78個基點。
經過穩健的財務管控,碧桂園得到了國內外評級機構的高度認可。例如,在2020年,碧桂園獲得穆迪上調發行人及高級無擔保債券評級至投資級;標普上調碧桂園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展望至正面。評級機構的認可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正向反饋,進而降低了碧桂園的融資成本,并獲得了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而財務安全邊際的提升,也讓碧桂園的投資拓展擁有了更為充足的空間。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園的業務遍布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9個地級市、1,350個縣╱鎮區。依托城市深耕戰略,碧桂園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新購土地權益地價2092億元。其中,新獲取土地中有75%位于五大都市圈。可以預見,優質的土地儲備將有力支撐碧桂園未來業績的發展,并有助于夯實其頭部地位。
打造全周期智慧建造體系 推進建筑工業化升級
作為頭部房企,碧桂園正在成為高科技的綜合性企業。在過去兩年間,碧桂園全資附屬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的項目重點聚焦建筑機器人與住宅產業化的研發、制造與整合應用,并建立了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體系,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公告顯示,博智林共有4000多名國內外優秀研發人才,集中開展重點產品研發、關鍵技術攻關,累計遞交專利申請近3000項,已獲授權近1000項。現有在研建筑機器人46款,絕大多數通用于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筑施工,其中18款建筑機器人已投入商業化應用。在安全性、質量和工作效率上相比人工作業實現了較好的提升。建筑工業化疊加數字化,正在重構房地產行業,并引發行業的深度變革。
此外,在碧桂園布局的高科技產業中,由其附屬公司千璽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的千璽機器人餐廳也獲得快速發展。據統計,目前已開業80家,遍布十多個省市,583臺各類型單機設備已投入運營。截至2021年2月20日,累計提交專利申請883項,已獲授權411項。未來,千璽機器人餐廳將圍繞中餐、快餐、火鍋、粉面、煲仔飯五大成熟業態,在大灣區乃至全國開設更多的門店。
從機器人的技術研發到真正落地,碧桂園在看似驚險的跳躍中已經完成了對未來的布局,而技術的驅動力也將為碧桂園迸發更多的能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