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走進中華粉筆第一村 探尋鄉村振興大文章

2021-04-26 22:00:45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作者:韓亞棟責任編輯:王富亮

  “一根粉筆養活一個村,這個村子把粉筆賣到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近,一段介紹粉筆生產的短視頻熱播網絡,引發廣大網民關注。

  提起粉筆大家并不陌生,每個人都是在老師吱吱的板書中,度過自己的校園時光。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粉筆絕大部分都出自一個村莊——湖北省應城市黃灘鎮劉垸村。

  劉垸村制作粉筆已有70多年的歷史。從家庭作坊生產的白色粉筆,到如今12個門類共120個花色的粉筆產業,小小粉筆養活了幾代人。目前,當地約有五六百戶從事粉筆產業,一年能賣出3000多噸粉筆,產品遠銷200多個國家,聯合國也是他們的客戶。劉垸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粉筆第一村”。

  行走在“粉筆村”,仿佛走進了一個粉筆王國,公路邊、房舍前,到處都是晾曬著五顏六色粉筆的架子。劉垸村的粉筆何以能走遍天下?小小粉筆蘊含著怎樣一篇鄉村振興大文章?讓我們一起去探尋。

  從小作坊到機械化,小小粉筆開辟致富大道

  劉垸粉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當時,劉垸村在農民協會幫助下,成立了文化掃盲工作組,辦起掃盲夜校,全村男女青年、領導干部和基干民兵集中在一起參加夜校學習,人們一開始將黑漆涂在木板上,用白色的“漿粑子”在上面寫字,這個由應城本地石膏生產的“漿粑子”,就是后來的粉筆。

  1958年4月,劉垸新街村民劉壽山到南京做業務。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壽山發現了用“漿粑子”制作粉筆的過程。結合全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從這個技術含量并不高的手工制作中看到了商機:男女老少都可制作,一年四季均能生產,更重要的是,應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石膏資源。

  劉壽山開始在南京拜師學藝:怎樣把石膏燒制成粉,怎樣炒石膏粉,怎樣調配水與石膏粉的比例。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基本掌握了制作粉筆的技巧。

  當時,有一個制作粉筆的模具,有105孔。用水把石膏粉按照一定比例調配在一起,輕輕一提,105根白色粉筆便固定成型,經過晾曬,就可以包裝出售。劉壽山想把這個東西買下來,但當地師傅無論如何也不賣。原來這個粉筆模具是銅制作的,當時銅是國家禁止買賣的物質。一個師傅受不了劉壽山的糾纏,給他出了個主意:如果你能拿出數量相等的銅,可以考慮和你換一個模具,讓你帶回湖北去。劉壽山一聽有戲,連忙趕回劉垸,幾天時間,他就找到了與粉筆模具數量相當的銅,匆忙趕到南京那個好心人家里。就這樣,劉垸第一次擁有了粉筆模具。劉壽山拿著這個105孔的模具開始了粉筆制作。

  后來,村民們又開始嘗試用竹筒制作粉筆:利用當地生長的竹子,把生石膏加熱到一定溫度,使其部分脫水變成熟石膏粉,然后將石膏粉加水攪拌成糊狀,灌入捆綁在一起的竹子模型中,待其凝固,再將竹子掰開,粉筆就做成了。

  村委會主任看見劉壽山的粉筆模具和他制作的粉筆,愛不釋手,當即決定讓他帶領3個人制作粉筆,每人每天的工分按照當時的最高工分10分記。

  改革開放后,劉垸村的粉筆產業迅猛發展。全村不分男女老少,不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在家里生產。村里的粉筆產業帶動了周邊的楊林、干河等村3000多農戶參與,還有一些城鎮下崗就業人員也參與其中。劉垸村民經過不斷改進,研究出了360孔、500孔、1500孔的粉筆模具,制作工藝從當時的手工發展到機械化,模具上還安裝了軸承,粉筆產品也從最初單一的白色演變出不同花色,小小粉筆為劉垸村民開辟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金光大道。

  從線下到線上,80后返鄉大學生徹底改變傳統粉筆銷售模式

  依靠村里豐富的石膏資源和悠久的粉筆制作歷史,劉垸村民幾十年來一直制作粉筆,挑著擔子、拉著板車到周邊地區兜售。然而進入2000年左右,劉垸村粉筆出現滯銷問題,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用當地人的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去推銷粉筆,學校校長熱情接待;進入新世紀,推銷粉筆遭白眼,偶爾還得給人回扣。

  劉小鋒,1982年出生,劉垸村人,父母靠制作粉筆供他們兄弟三人上學讀書。在華南師范大學學習行政管理與計算機應用的劉小鋒,畢業后在百度深圳公司就職。因工作需要,他每天瀏覽無數網頁,對電子商務有些認識。受家鄉粉筆行業影響,2005年5月開始,他經常在網上宣傳家鄉的點點滴滴,推廣劉垸粉筆。當年春節,回家過年的劉小鋒了解到家鄉粉筆的興衰起落。他意識到,靠“兩只腳”走出來的業務注定不會太大,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也注定無法把產業做大做強,必須把產業整合起來,開辟全新銷售渠道。2006年5月,劉小鋒辭掉工作,回到家鄉創業。

  最初,家人和鄉親們對劉小鋒想在線上銷售粉筆的想法不理解也不支持,村里人都說他是瘋子,父母也以為他不務正業,差點把他的電腦給砸了。頂著巨大壓力,劉小鋒開始了網上找買家的艱辛之路。他在阿里巴巴官網注冊了一個會員,天天在上面發布供求信息。他每天在網上工作20小時,跟客戶聊產品、寄樣品;同時要制作網頁、拍攝產品照片,活躍在各大論壇。一個月下來詢問的不少,就是沒有一個簽單的。就在連他自己都有些氣餒的時候,劉小鋒收到了一張外省某教育局采購教學用粉筆的10萬元訂單。不久,劉小鋒又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網接到了第一筆國際訂單。當時正值國外復活節,客戶想要30多萬套雞蛋形狀的粉筆。他向村里請求人手幫助,起初村民都不相信他有這么多訂單,村“兩委”向村民解釋后,村民才逐漸相信并和他一起趕制了這批訂單。

  此后,劉小鋒在阿里巴巴官網、阿里巴巴國際網、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百度等各種網絡渠道進行粉筆推廣銷售。網絡銷售渠道的開辟,徹底改變了父輩們傳統的粉筆銷售模式。鄉親們借此機會改變分散經營傳統、整合產業鏈,探索實行公司加產戶、大伙加集體的產業模式。粉筆的規模化發展帶動配套產業發展,模具廠、紙箱廠、包裝廠、印刷廠、運輸公司等一條產業鏈應運而生,進一步推動了粉筆產業的發展。

  夜光粉筆、液體粉筆、電子粉筆等新品描繪鄉村未來

  進入新時代,粉筆產業已成為劉垸村的支柱產業。全村365戶村民,有230多戶從事粉筆生產經營,粉筆行銷全國28個省市,產銷量占全國80%以上市場份額,還賣進了沃爾瑪,打入了國際市場。僅2020年,全村粉筆銷量就達到500萬箱,產值過億元。應城素有中國膏都之稱,這里的石膏以纖維度長位居世界第一,儲量居世界第二,據說200年都開采不完。然而,村民們卻已經開始考慮更為長遠的事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白板和電子投影儀替代了黑板,村民們拿到的粉筆訂單也愈發復雜起來:不再只是傳統的教師在黑板上寫字用的粉筆,包括兒童涂鴉、玩具粉筆等在內的多種模樣的粉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訂單中。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引導下,劉垸村村民敏銳意識到,要搭上新時代發展的快車道,就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產業升級。比如,粉筆的主要使用者可能會由學校轉變為家庭,對粉筆的需求會漸漸從功能化轉為玩具化,等等。

  “粉筆的樣子變了,我們就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走在行業的前列。”劉小鋒說。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劉垸村積極研發生產夜光粉筆、液體粉筆、電子粉筆等高端粉筆,努力開拓新市場。截至目前,村民們在此前書寫型基礎上,開發出智能玩具型、知識運用型、滅蟲殺菌型、玩具卡通型、競技運動型等五大類300多種多規格粉筆。

  劉垸村村委會二樓陳列室,通過文字圖片和實物,詳細介紹了該村生產粉筆的歷史、不同時期生產銷售的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時期生產的粉筆成品。劉小鋒介紹,所謂夜光粉筆,就是寫出來的字在黑夜里很遠的地方也能看得清楚;液體粉筆,是用樹脂溶劑混合納米級超細最新原料生產,具有柔和的高白度高亮度特點,一支筆比30多支傳統筆耐用程度更高,粉筆寫在黑板上,無塵飛現象,衛生干凈,書寫流利、省力、手感好,不沾手和衣服,教師上完一節課手指上無白色痕跡,不需要洗手……

  劉垸村黨支部書記劉漢濤告訴記者,原來賣粉筆賣的是粉筆的銷售量,現在賣的是價錢。原來一箱粉筆大概是七八十塊錢,現在一般的粉筆就賣到了一百七八十塊錢一箱,彩色粉筆賣到了兩百七八十塊錢一箱。

  為更好應對國內教學粉筆市場逐漸萎縮、國外工藝粉筆、玩具粉筆市場需求激增的新形勢,應城市擬于今年4月底協商成立應城市粉筆行業協會,協會辦公地點設在黃灘鎮劉垸村。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把當地粉筆行業做大做強。

  從小作坊到機械化,從圓柱形到與國際接軌的多邊形、卡通形狀,從線下自產自銷到線上銷售輻射周邊省市、網上訂購走出國門,小小粉筆在劉垸村持續書寫著一篇發家致富、鄉村振興大文章。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