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俞景) 徜徉在江蘇省濱海縣的街頭巷尾,一次邁步、一次轉彎、一次凝眸,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大街上志愿者親切的笑臉、在路口撐起一片蔭庇的遮陽棚、各個商場里功能齊全的母嬰室……因為文明的滋養與潤澤,江蘇濱海這座城市變得更加興旺、美麗,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愛了愛了,我的大美濱海”“美麗濱海,歡迎做客”……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短視頻平臺,許許多多由衷點贊的話語,無不流露出市民對家鄉的深愛之情與自豪之感!文明是雨露,滋潤著一方百姓的精神家園;文明是標尺,衡量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近年來,江蘇省濱海縣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順應精神文明建設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縣級城市為目標,高舉“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發展理念,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身穿“紅馬甲”、頭戴“紅帽子”、臂別“紅袖標”,書寫標語、張貼海報、值守卡口、入戶核查、代購代辦……近日,新冠疫情復雜嚴峻,在該縣大街小巷和居民樓院里,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構成一幀幀鮮活生動的畫面。他們站得出來、沖得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從城市到農村、從大街到小巷、從線上到線下,一份份微薄之力聚合成不可阻擋的“洪荒偉力”。他們來自濱海縣的各行各業,用執著和堅守捍衛著你我他的安康,向人們傳遞著信心與溫暖,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新時代志愿者精神。不僅在戰“疫”時刻,在理論宣講、文化惠民、扶危濟困等活動中也總會看到志愿者熱切投入的身影。那一抹抹美麗的“志愿紅”,傳遞著崇德向善的暖流,儼然成為濱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的重要力量。
一座城市的闊步前行,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一個地區的繁榮發展,離不開豐厚的文明滋養。道路寬闊綠樹成蔭,大街小巷干凈整潔,濕地公園曲徑通幽……濱海縣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同時,文明創建不僅為城市賦能添色,也讓鄉村改舊貌,換新顏。濱海縣堅持全縣域、全領域、全體系創建理念,推動文明城市創建由城區向鄉鎮延伸,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移風易俗系列活動和文明村鎮創建,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以社區、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陣地為抓手,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單位等各項文明細胞創建,積極舉辦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各類典型的推選、禮遇和宣傳活動,堅持成風化俗、以文化人,使“崇德向善”成為廣大市民的心中標桿和行為規范,以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
為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濱海縣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廣泛開展“濱至如歸文明風,海納百川厚德城”等結合濱海特色元素的公益廣告宣傳,“濱海融媒”“濱海日報”開設專欄,為濱海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凝聚強大向心力,推動形成市民文明有禮、公共秩序井然、社會風尚良好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濱海縣始終堅持文明鄉風、文明家風、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飲等各類文明元素建設,全方位推動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發力點,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向基層覆蓋,真正形成了文明創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新的起點,全縣上下勠力同心、接續奮斗,再接再厲共建全國文明城市,讓更多“穩穩的幸福”綻放在百姓臉上、烙印在群眾心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