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韓璐益 平黨申 ) 8月27日,位于汝州市夏店鎮河口村特色扶貧產業基地車間里,幾十名工人排坐在縫紉機前裁剪、縫紉、熨燙……動作嫻熟,整個車間機聲轟鳴,一派繁忙景象。
“前幾天剛接到福建1000件風衣加工訂單,我們正在組織技術骨干加班加點制作樣品,爭取一次試制成功,為廠里爭取更多訂單。”正在和工人一同趕制樣品的車間負責人陳武玲介紹說。
今年44歲的陳武玲是汝南辦事處人,18歲到廣州市服裝行業務工打拼,從車位、樣衣、樣板、打板、設計一步步走來,逐漸成為服裝制作的行家里手。
2018年底,陳武玲決定返鄉創業,籌資50余萬元購置80余臺服裝加工機器,在河口村扶貧產業基地辦起服裝加工廠,開始了創業之路。依托河口村勞動力充足、扶貧政策等優勢資源,陳武玲的創業之路很順,2020年車間生產校服和工裝6萬余套,產值達60萬元以上,今年以來,該車間又生產加工出校服和工裝3萬余套。
“在車間務工真不賴,一天能掙100多元,還不耽誤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我已經在這兩年多了。”今年42歲的村民周春風說起自己的工作,高興的合不攏嘴。
致富不忘惠及鄉鄰。陳武玲在自己創收的同時還帶動村里30余戶貧困戶務工。據了解,2019年車間剛開始生產時,為鼓勵群眾務工,陳武玲主動貼十余萬元給工人們發了2個月保底工資。2020年底,河口村摘掉貧困村帽子,大部分工人已成了熟練工,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實現了脫貧增收。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下一步,夏店鎮將進一步加大對河口村扶貧車間等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建設和諧美麗新夏店。”夏店鎮黨委書記焦慧濤說。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