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搏擊奮進,破浪前行的勇氣書寫恢弘篇章;五年風云激蕩,堅定發展的強音始終有力鏗鏘。
過去五年,汝州市搶抓重大發展機遇,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地區生產總值從370億元躍升至將近500億元,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
產業轉型再創輝煌
10月22日,位于汝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河南左凡全屋定制家具有限公司車間內,大型梁吊架起重物來回穿梭,工人正在新建的生產線上繁忙作業……
該公司負責人李夢飛介紹,公司廠區今年3月建成,主打產品是全屋定制家具,目前處于試生產階段,部分機械設備還在調試,爭取早日正式投產。
像這樣的新建企業,只是汝州市堅持項目為王,夯實產業基礎的一個縮影。
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有大項目、大產業做支撐、舞龍頭,從而帶來產業快速集聚。于是,在大項目、大產業的引領下,該市項目建設大大提速,企業改革創新不斷提速。
過去五年,汝州市立足資源型城市的實際,積極推進產業轉型,產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先進制造業加快壯大,機繡紡織產業無中生有,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5家,產業集聚區和商務中心區綜合實力均躍居全省20強,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機繡紡織、生物醫藥等為主的現代工業發展布局。
現代服務業實現突破,大易物流貨運量位居全國第七,溫泉小鎮、汝瓷小鎮建設初具規模,數字經濟、旅游經濟異軍突起,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50%,以全域旅游、特色小鎮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布局日趨完善。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45萬噸以上,牧原集團、新希望六和等年出欄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落戶汝州,形成以田園綜合體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布局。
開放招商成效明顯,先后引進新昌控股等30余家大型企業集團,五洲國際商貿城等15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200余家外地企業在汝州市注冊分公司,2.4萬名汝州在外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創業,縣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連續三年入選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
民生為本幸福滿滿
來到陵頭鎮王灣窯洞民俗村,仿佛走進了一處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平坦整潔的村道兩旁樹影婆娑,特色鮮明的豫西民居點綴鄉間,游人悠閑漫步,享受自然舒適的鄉村生活。
村民王登科一邊帶著游客參觀,一邊介紹王灣這個小村落的嬗變史。“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家家戶戶的房子也修建越來越漂亮,老一輩人根本不敢想。”王登科笑著說。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五年來,汝州市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計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準施策,硬起手腕,啃下“硬骨頭”。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4.4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3個貧困村全部摘帽,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
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繪就城鄉面貌新篇章。城鄉規劃體系更趨完善,林桐高速汝州段順利通車,按照景區標準規劃建設了城市新區,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推動老城區“舊貌換新顏”,第三水廠、天然氣入戶工程、集中供熱工程順利完成,產業集聚區、石莊、城東三個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市場化保潔機制全面推行,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125座公廁、55個停車場建成投用,32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綠色公交、免費公交、慢行系統便捷惠民,“八缺”問題基本解決,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民生福祉提升。“十大民生工程”持續實施,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加快發展,科技教育園區建成投用,汝州職業技術學院填補了汝州市高等教育的空白,“大班額”“入學難”“看病貴”現象有效緩解,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綠色發展映照初心
行走于汝州,秋風輕拂,安寧靜好。城市中央公園內,市民們三三兩兩,或散步或閑聊,舉手投足間寫滿幸福。
五年來,汝州市以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打造自然之美。不與山爭地,不與水爭流,過去的煤城正逐步變成一座山水宜居綠城,也亮出了山清水秀的“金字招牌”。
攻堅會戰保衛藍天白云。狠抓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積極穩妥推進清潔取暖,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深入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強化各類揚塵污染整治,全面推進工業企業治污減排,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鐵腕減污守護碧水清波。大力實施清河行動、加大城區污水管網建設力度、完成黑臭水體治理、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集中整治畜禽養殖場,汝州市地表水質常年保持Ⅲ類以上水質標準,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多點發力守衛凈土良田。深化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加強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監管,危險廢物處置率達到100%,土壤污染防治體系逐步建立。
生態水系建設深入推進。幸福渠整治、洗耳河一期治理、沙灘公園建成完工,北汝河、洗耳河、廣成河深度治理成效顯著,實現互聯互通,在中心城區形成了30公里的“活水繞城”景觀帶。
63座街心游園建成投用,城市中央公園、森林公園、濱河公園、廣成路郊野公園等城區公園對群眾開放,1375公里生態廊道貫通城鄉。
綠滿汝州工程深入實施,林木覆蓋率從27.02%提高到36.71%。按照“適地適樹、親近自然”的原則實施全域國土綠化工程,加大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以及煤礦塌陷區生態修復力度。五年累計完成營造林30余萬畝,形成了“近郊荒山滿目翠綠”的美景。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成功創建為全國綠化模范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省級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讓汝州市山水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綠色也成為汝州發展的最美底色。
文旅繁榮凝神聚力
“汝州的變化是真大,能玩的地方多了,朋友們來了還能組織一次亮點紛呈的短途旅行。”近日,在汝州市九峰山景區游玩的劉先生感慨地說。
五年來,汝州市以發展全域旅游為引領,依托自然資源,傳承文化資源,文旅發展可圈可點。目前,該市共有旅游資源單體1896個,A級景區11家,星級酒店5家、旅行社26家;省級生態旅游示范鎮3家、省級特色旅游示范村7家、省級觀光示范園區4家、省級創客示范園1家;鄉村旅游經營單位20家、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戶8家。
建成總面積約254公頃的濱水休閑帶、城市中央公園、汝河沙灘公園和63座街心游園,在休閑聚集區提供中央公園水幕電影、文化體育中心音樂噴泉、青瓷博物館露天娛樂廣場專供市民休閑娛樂,充分滿足群眾出行游玩需求。
文旅資源的壯大,也得益于基礎設施的不斷投入。汝州先后實施207國道改道工程、九峰山旅游專線建設和蟒川、寄料等旅游民宿點連通工程,新建改擴建城鄉道路、扶貧道路和旅游專線650公里,建設城鄉旅游景區線路、精品線路5條,拉大了城市框架,構筑了城鄉半小時交通圈。在城區開通6條免費公交線路,基本覆蓋主城區;開通九峰山和風穴寺、怪坡兩條旅游公交線路;完善公共汽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互補的旅游公交體系,推進城鄉公交服務網絡向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延伸;建成現代化旅游公廁100余座,便捷通暢的旅游基礎大環境已初步形成。
位于大峪鎮山區的云堡妙境民宿集群,在保留原有古寨的基礎結構上,又增加了許多時尚元素,融古樸與現代于一體。民宿里的酒吧、茶室,庭院里的露天咖啡座,在綠色植物、特色住屋營造的空間中,這份獨屬于汝州的詩和遠方相得益彰。
“十一”假期,鄭州的王先生一家三口在此住了一宿,很是留戀:“白天賞景登山、嘗正宗汝州美食,晚上放松身心、住特色山鄉民宿,真是不虛此行!明年放假我們還來。”
過去五年,煤海之鄉變化有目共睹;未來五年,汝瓷之鄉畫卷你我繪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汝州市將繼續堅守藍圖繪勝景,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斷逐夢,奮力譜寫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四五”新篇章。(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桂焱煒 吳改紅 剛鑫雨 )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