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以優化鄉村“三生”空間布局、發展方式和生態環境等為抓手,主動作為,積極助力鄉村振興。
嚴格保護耕地,筑牢鄉村振興發展根基
作為農業大市和產糧大市,耕地是亳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基礎。為切實守住耕地紅線,該局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該局積極督促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嚴格履行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逐級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牽頭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亳州市田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初步建立9304名市、縣、鄉、村四級田長制體系,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網格化、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監管格局。同時,嚴格開展耕地“非農化”問題清理排查、耕地衛片監督、耕地保護督察、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清理整治、衛片執法整改等工作,防治結合,并行發力。
為實現耕地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該局因地制宜實施旱地改造為水田工程,建立農漁、農旅共作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壤結構及耕地質量,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自2019年實施全省首個旱地改造工程以來,該市已實施并通過驗收旱地改造為水田6304.66畝,耕地質量等別平均提升1.5等,糧食產能增加97.21萬公斤。同時,以全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契機,優選8個村莊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實施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突出耕地保護,確保整治區域內耕地質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積原則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積的5%。
注重規劃引領,優化鄉村發展空間布局
牢固樹立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的發展理念,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加強國土空間規劃與農業發展規劃的銜接,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對鄉村振興的引領及管控約束。通過各類規劃的“底線”和“紅線”,推動鄉村向內部挖潛土地價值、盤活存量土地和創新用地模式方向發展,不斷促進鄉村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增強資源規劃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支撐度和精準度。目前,該市已完成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等13個前期專題研究,并加緊推進“三線”統籌劃定工作,科學布局“三生”空間。
同時,印發《亳州市村莊規劃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統籌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切實理清村莊發展思路,優化鄉村空間布局,助力鄉村振興。目前,該市已選取13個村莊開展了試點工作。
合理保障用地,助力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該局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注重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農業產業化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合理保障設施農業用地,支持養殖產業及中藥材產業發展,助力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目前,全市已為976個村預留4.47萬畝養殖用地,并結合正在編制的國土空間規劃,擬調整設施農業用地9.5萬畝。
同時,該局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著力解決城市建設缺地、農村建設缺錢、城鄉統籌缺抓手、鄉鎮工作缺動力的問題,實現優化布局、增加耕地、保障用地的目標,加快鄉村振興進程。今年以來,該市已投入資金2.73萬元用于實施增減掛鉤項目,為鄉村振興提供了8776畝建設用地指標,節余指標已組卷4113畝,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和用地保障。
注重“五綠”共抓,打造宜居宜業鄉村環境
亳州市以“五綠”為抓手,以林業、產業雙增互促為目標導向,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在增綠方面,亳州市以“四旁四邊四創”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土綠化,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經秋季自查驗收,全市2021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56萬畝、森林撫育4.19萬畝、退化林修復0.64萬畝,完成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兩側15公里范圍內人工造林1.05萬畝、森林質量提升1.02萬畝,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4個、省級森林村莊28個,均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在護綠方面,全面建立“四級林長”+網格護林員的全域林長制責任體系及“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工作機制,實現巡林治林護林全覆蓋,保障林業生態健康穩定發展。目前,全市各級林長共計3409名,今年巡林已超6.5萬次,發現并解決問題2400余個。同時,嚴守生態紅線,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和濕地保護,認真開展營造林水土保持排查整改工作,實現問題“零發生”。
在管綠方面,不斷建立健全林業執法機構,配強配齊執法人員,嚴格巡查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切實管好鄉村發展的“底色”。緊扣“防人”與“人防”兩個關鍵,嚴格開展森林防火值班值守、普法宣傳及巡查執法行動,實現全市無森林火災發生。同時,投入財政資金547萬元,扎實開展美國白蛾飛機防治工作,作業面積達145.68萬畝,實現了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35‰以下的防治目標。
在用綠方面,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依托全市森林資源及“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立體林業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全市已引進林業企業217家,培育林業大戶575個,現有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省級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6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處,發展藥油兩用牡丹、美國薄殼山核桃、新品種核桃等木本油料生產基地26.6萬畝,林下經濟44.62萬畝。2020年全市林業產值已達79億元,2021年產值將再攀新高。
在活綠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林業發展投融資機制,出臺《亳州市集體林權流轉交易規則(試行)》,將林權納入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鼓勵林權“變現”,喚醒“沉睡資產”。同時,積極推廣“五綠興林•勸耕貸”,優化林業發展融資環境,以融資貸款反哺林業發展,助力林農、林企增收增產。今年以來,全市已申請貼息貸款5783萬元,已落實“五綠興林•勸耕貸”融資4200萬元。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