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王晨光 )近年來,河南省長垣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推動“工作項目化、規劃項目化、發展項目化”,圍繞產業創新升級和“強鏈補短”,拉高標桿、精準發力,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長垣市首次進入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排名第76位,成功入選河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試點縣(市、區),市科工信局在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并被河南省政府授予“全省企業服務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創新驅動促進產業升級
“我市圍繞起重裝備制造、衛材及醫療器械等特色優勢產業,做優做強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平臺、機構、人才,大力實施一批創新引領型項目,匯聚創新要素,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1月5日,市科工信局局長郝道星介紹說。
該市圍繞產業支撐、項目強基、招商引資蓄能、改革重構、振興貫通、治理暢通“六大工程”,乘勢而為,多措并舉,持續發力,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培育壯大,凸顯出起重裝備制造、醫療器械及衛材等特色優勢產業,逐步壯大汽車零部件、軍民融合、金屬粉末、職業裝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提質提效。
據了解,根據省科技、工業和統計系統發布數據,去年我市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2%,科技進步貢獻率70.6%。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達到364家(項),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12個,創新型成果200項以上;1-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3%,分別高于省、市平均水平6.4、5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爭取省級以上政策性獎補資金3.54億元。
產業創新保持較好態勢
長垣市中小民營企業數量多,集聚度比較高,產品市場占有率高,企業整合轉型發展空間大;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了創新驅動、質量提升、品牌帶動、標準引領、人才支撐、企業上市“六大工程”,注重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產業鏈的配套完善,保障了全市工業經濟較好的發展態勢,在產業轉型升級成果中,各項指標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堅持規劃引領、技術支撐、龍頭帶動和環境吸引。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折騰、不懈怠,圍繞起重裝備制造、衛材及醫療器械等特色優勢產業,保持政策措施的連續性、一致性。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為引領的“三大改造”,超前布局5G項目。鼓勵龍頭企業聯合建設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強鏈補鏈,帶動產業集聚發展。從創新發展各項指標數量上可以看出,龍頭企業承載了大部分創新成果。建立健全企業服務機制,創優服務平臺,打造“親清”政商關系,以優異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引智,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強鏈補鏈延鏈,同時吸引鋁金屬深加工、汽車零部件、軍民融合等新興產業落地發展。
工業項目、全國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國家“綠色園區”、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等20項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指標中,長垣市在全省105個縣(市區)均排名第一,在全省18個省轄市中排名過半的9項。
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
研究與實驗發展投入強度、高新技術產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的比重、省級高新區、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等23項重要科技創新指標是產業決定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指標,長垣市通過一系列努力,創造了20項指標在全省105個縣(市區)排名第一,其余3項指標也均在前三位,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3家),在全省18個省轄市中排名過半的13項,其中排名第一的指標2項的好成績。
長垣市以創新的理念抓創新,以創新的手段抓創新,創新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完善的創新鏈,科技園區、創新企業、創新載體、創新平臺、創新機構、創新人才發展均衡。
據悉,長垣市著力堅定創新發展理念,優化創新發展政策,明晰創新發展路徑,打造創新發展環境。始終把創新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主抓手,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為重點,引導企業聚力聚焦到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上。出臺《長垣縣加強創新驅動促進產業提升發展實施意見》,重點從智能制造、科技創新、質量提升、人才興業、標準引領、品牌創建等進行激勵,市財政每年都拿出1億元以上資金予以獎勵,累計獎勵資金達到7.6億元。堅持創新型企業階梯培育,制定創新性企業培育方案,明確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頭雁”企業、“瞪羚”企業等不同的培育目標和支持辦法。先后啟動建設總投資95億元的駝人醫療器械產業新城、總投資45億元的蒲西產業新城,融合建設企業孵化器、加速器、成長器,引領中小微企業的培育和創新發展。成立了“長垣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整合資源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承擔全市的創新發展公共服務職能,為進一步促進創新發展提供了全方面的保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