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的問題時有發生。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首次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于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舉行專題集體采訪。會上,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司長廖永林對該問題進行了回應。
“如何管好用好耕地,始終是一個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問題。2018年以來,我們連續4年組織開展了占補平衡的核查。涉及補充耕地項目15.8萬個,查出存在問題的比例平均占5.2%。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成果顯示,我們守住了國家確定的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也完成了國家規劃所確定的2020年18.65億畝耕地保有量的任務。”廖永林介紹說。
“但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耕地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廖永林介紹了四方面具體舉措:
一是以“三調”成果為基數和底圖,按照應保盡保、落地落圖原則,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完成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加快探索建立田長制。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作為剛性指標嚴格考核。
二是不斷完善耕地保護的法律制度。對過去空缺現在又急需的規則要進行補充,對過去規則中只有原則性規定的要求要進行細化,對過去一些不適用、不符合當前實際的條文還要進行修正,通過補充、細化和修正使各項法律規定要更加科學、簡明、可操作。
三是嚴格用途管制,強化執法監督。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建設用地和其他農用地。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按照現行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耕地主要用于糧棉油糖菜等農產品生產,而且明確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這些規定要嚴格認真地執行。還要結合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在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方面完善操作管理規定,也就是既要管“非農化”,也還要管“非糧化”問題。
四是加強耕地變化監管。要充分利用遙感和其他信息技術手段,在原來年度土地利用變化調查制度基礎上,圍繞真實反映耕地上利用情況變化,通過每半年一輪次的遙感監測發現問題線索,較真碰硬,在非法實質性占用耕地方面要毫不手軟,嚴肅查處。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