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新貌
本報訊 (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張浩然 劉丹 )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描繪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藍圖,開啟了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征程。近年來,特別是2021年以來,臨沂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山東省委對臨沂提出的“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定位要求,聚焦聚力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特色優勢,對接長三角地區,實施“三步走”路徑,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414億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3元、增長15.2%,鄉村振興工作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聚焦組織振興
推動基層組織更強
時下雖已是初冬,天氣漸冷,而沂水縣夏蔚鎮朱家坪村的暖心食堂里卻暖意融融,老人們圍在長桌上,開心地吃著飯菜,喝著熱乎乎的湯,稱贊著可口的飯菜。“暖心食堂主要針對村里的老人。在這里,老人們的吃喝玩樂全部免費。”朱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張都金高興地說。
朱家坪村位于夏蔚鎮駐地東南6公里,由于位置偏僻,缺乏產業項目,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早些年是有名的落后村。張都金過去在外經商,幾年前被招引回鄉,到村里主持工作,2018年換屆選舉中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后,他抓班子、帶隊伍,積極尋求致富路子。在實施環境治理等工作基礎上,該村發展板栗1000余畝、蜜桃500畝,注冊成立旅游公司,打造特色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游項目,并根據村里的自然地理特征、歷史遺留文化,打造環境清新優美的鄉村旅游新典范。“跟著好支部,一定能致富”,已成為村民的共識。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市在組織振興上率先突破。選優配強“頭雁”,高質量完成“兩委”換屆。截至6月28日,全市4037個應換屆村(社區)全部完成換屆,人選質量較往屆大幅提升,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占比達到95%,較換屆前提高72.96個百分點,增幅全省最大。緊盯關鍵少數,打造“沂蒙頭雁”品牌。圍繞破解村黨組織書記“難選、難干、難管、難留”問題,打造一支領飛鄉村振興“頭雁”隊伍。創新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和專業化管理,全市納入專業化管理書記4410名、占62.6%,有效激發了頭雁隊伍活力和干事創業熱情。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啟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五年行動”,持續深化黨組織創辦合作社、創辦好項目,累計扶持村黨組織創辦合作社2190家,實現營業收入6.9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4250萬元。
在基層治理上,注重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凝聚民心、共建和諧的核心作用,持續深化黨支部領辦志愿服務隊、抓黨建促鄉風文明等工作,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聚焦產業振興
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更好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近年來,臨沂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的優勢特色農業,按照“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加快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全域推動產業振興,讓農業農村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堅持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市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幫扶政策保持穩定、幫扶資金只增不減、幫扶力量只強不弱,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保障機制,放大3251個產業扶貧項目、276個扶貧車間、3.5億元濟臨協作基金效應,深化扶貧資產“四權分置”管理,讓困難群眾穩定收益、長期收益。
堅持加快實施鄉村振興“三步走”路徑。積極推進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基地建設。今年市級財政專門列支1億元,規范提升100個農產品供應基地,每個獎補100萬元。制定發布了第一批5類30個對接長三角主要農產品臨沂團體標準。成功舉辦了2021鄉村振興(臨沂·蘭陵)高峰論壇和第九屆蘭陵(蒼山)菜博會、沂蒙優質農產品交易會,達成交易額104.53億元。舉辦“產自臨沂”優質農產品走進長三角(杭州、寧波、蘇州)等系列活動,以產品品鑒、品牌推介等形式,進一步提高了“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產品”知名度。積極推進休閑旅游“后花園”建設。加快旅游業提檔升級,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產業轉移“大后方”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在建長三角地區企業投資項目340個,到位資金393.9億元。
堅持推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認定畜牧屠宰加工、莒南花生、蒼山蔬菜等年產值超過20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0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910家,穩居全省前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25家,較去年同期增加378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39.7億元、同比增長25.5%。積極爭創農業產業項目。新增蒙陰縣垛莊鎮、沂水縣四十里堡鎮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指導平邑縣、沂水縣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持續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42個村入選全省首批景區化村莊,數量位居全省首位,村組經濟發展活力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人才振興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更需全面。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動鄉村振興人才工作部署,著力完善鄉村人才的培育、引進、評價、激勵、服務體系,積極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健全聯動機制,凝聚工作推進合力。聚焦推動落實鄉村人才振興任務,進一步健全機制,完善政策,凝聚工作合力。健全專班運行機制,完善專班工作規則,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形成了任務明確、重點突出、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機制。出臺《臨沂市事業單位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特聘辦法》《關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的實施意見》等配套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制定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訓方案,開展服務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培訓。
拓寬選才渠道,實施精準引才。積極拓寬基層人才引進渠道,激勵各類人才流向鄉村、扎根基層、建功立業。加大人才引進傾斜力度。對鄉鎮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放寬學歷、專業、年齡等條件,引導和鼓勵更多人才到基層工作。截至目前,共發布鄉鎮街道招聘計劃5530個,其中綜合類298個、教育類4421個、衛生類811個。繼續實施“三支一扶”招募計劃,加強人才定向培養。同時,深化制度創新,堅持人才培育重心下移,優化人才評價體系,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鄉村人才隊伍。推進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與技能培訓、傳統技藝技能的貫通融合。今年,共評審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初中高級職稱428人。
強化載體建設,提升平臺輻射帶動作用。重點優化做實“三個平臺”,充分釋放平臺引才育才輻射帶動效應。搭建產學研融合平臺。共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5家,其中涉農類企業13家,涵蓋肥料、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實現了企業產學研用有機結合。搭建專家服務平臺,積極創建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搭建創業品牌示范平臺,支持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聚焦文化振興
推動鄉風民風更淳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今年以來,我市統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通過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廣袤的鄉村大地處處皆是美麗“鄉愁”。
推進鑄魂強農工程,強化鄉村思想政治引領。創新開展“理論走心、宣講走親”宣講活動,按照“講新講活”要求,統籌“專家與草根”,組建“沂蒙老兵”“沂蒙巾幗”等140余支特色宣講隊伍,面向機關、企業、農村等不同領域開展分眾化宣講。開展“社科普及周”基層延伸行動,推出“社科專家講黨史”“百人百講慶百年”等新科普宣講平臺。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程,搭建基層綜合服務平臺。制定《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組織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培育推廣行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紅色基因。發揮我市文化資源豐厚優勢,著力做好傳承、發展和保護三項工作。開展“摒棄婚喪陋習、深化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專項行動,在抓好惠民禮葬的基礎上,指導沂水、蘭山、沂南試點先行,探索創新特色突出、文明節儉的現代婚禮儀式。堅持典型示范,培育、選樹、宣傳一批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典型,實現了“鎮鎮有典型、村村有先進”。
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保障文化民生。深入開展“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落實“培訓+輔導+演出”三位一體文化惠民工作機制。扎實開展“一村一月一場電影”放映活動。督導各縣區通過招標方式落實政府購買公益電影放映服務,開展公益電影、紅色電影展映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文化四季·多彩臨沂”文化活動品牌為引領,開展“五個大家”系列活動,搭建群眾文化活動平臺。豐富的文化活動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擘畫“美麗鄉村”新圖景。
聚焦生態振興
推動人居環境更美
走進費縣大田莊鄉周家莊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敞整潔的村道,道路兩旁景觀綠化生機盎然。村民群眾在持續增收致富的同時,不斷加快扮靚人居環境的步伐,描繪出了一幅生活好、人居環境靚的美麗新畫卷。“看得見”的幸福讓村民紛紛感嘆:“現在走在路上處處有鮮花,我們真切感受到人居環境在不斷美化、亮化,生活在這里非常幸福!”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和村莊清潔行動,全面提升村莊宜居水平,推動農村“內涵”與“顏值”雙提升,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繪就一幅“宜居、宜業、宜游,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新畫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逐年攀升。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堅持整鎮域、片區化推進,確定12個重點鎮,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推動45個村莊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開展村莊清潔“夏季戰役”行動,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改廁升級和后續管護長效機制建設,新增改廁糞污處理站34個,累計建設改廁糞污處理站206個。積極推進河東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工作,試點終端處置系統建設完成。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施水肥一體計劃工程示范項目,上半年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12.23萬畝。
加強鄉村生態保護。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根本,開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路徑,啟動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鎮創建工作。開展美麗幸福河湖3年達標建設工作,落實河湖常態化管理。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不斷完善林長制工作。積極推進沂水縣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探索生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能源轉化和循環利用模式。
從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改廁……圍繞鄉村振興抓環境修復保護促進“生態美”,抓人居環境整治促進“生活美”,美麗鄉村因“顏值”而更有“價值”。
鄉村振興風正勁,破浪前行立潮頭。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任務,緊扣“路、景、村、業”融合發展,對照時間節點,對標任務要求,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三步走”,奮力開創沂蒙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