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開展常態化的績效評價,是落實財政部黨組決策部署,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湖南監管局聚焦專項債券全過程管理,秉持監管與服務并重的理念,推動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初見實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實績效管理工作基礎
湖南監管局將實施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作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要求在屬地見實效。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專項工作小組,局主要領導任組長,明確責任分工,統籌推進。二是抓好業務學習。深入學習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相關文件,全面掌握績效管理的政策背景、對象、內容、流程與結果運用等事項,提高參與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及專業知識儲備。三是完善信息系統。按照穿透式監管原則,將專項債券項目儲備、申報發行、資金使用、項目進度、還本付息等方面數據整合到監管系統,打破“信息孤島”,提高監管的精準度,實現評價范圍廣覆蓋。
二、注重部門協同,形成績效管理監管合力
湖南監管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抓好與財政部門、主管部門、監督部門的協同,共同推進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一是注重與財政部門的協同。省級財政層面,積極參與制定屬地有關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制度,選取部分重大項目聯合開展績效評價和調研。市縣財政層面,明確具體工作要求,劃定績效管理評價范圍,統一績效管理評價方法,規范績效管理評價程序,壓實部門責任。二是注重與主管部門的協同。密切與主管部門的聯系,重視項目管理單位反饋的問題和意見,對發現的典型性、苗頭性問題,以點帶面,系統規范,推動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績效不斷提升。三是注重與人大等監督部門的協同。建立常態化的溝通交流與信息共享機制,不定期通報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債券資金合法合規高效使用。
三、嚴格監管程序,規范績效管理工作機制
湖南監管局在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中,嚴格工作程序,對標對表,做到程序有章可循,定性有法可依。一是規范評價指標框架。針對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等階段不同特點和地區特色設置指標,明確評分標準,建立切合屬地實際的評價指標框架體系。二是規范評價程序。建立地方財政和項目單位自評—第三方機構他評—監管局抽評的工作程序,地方財政和項目單位定期組織自評,并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他評,在此基礎上湖南監管局每年抽評部分重大項目。三是規范評價復核機制。建立多級審核、交叉復核機制,確保證據資料收集應收盡收、指標打分應評盡評。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疑點或問題,及時向部內相關司局請示匯報,準確把握尺度。
四、強化結果運用,促進績效評價閉環管理
湖南監管局在硬化績效管理約束的同時,將績效管理要求貫穿于專項債券借、用、還全過程,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激勵約束作用。一是抓好問題整改。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績效目標設立不明確、資金撥付不及時、項目推進緩慢、指標體系缺乏量化考核等問題,督促立即整改,并持續跟蹤整改進展,確保問題逐一銷號。二是推動績效管理結果與預算安排和年度績效考核掛鉤。協調省級財政將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結果與年度新增債務限額分配掛鉤,對績效管理結果不好的地方適當減少分配新增債務限額;同時,將績效管理結果作為扣分項納入年度政府績效考核范圍,增強對市縣黨委政府的約束。三是完善報告反饋機制。對發現的問題除向財政部報告外,區分問題類型,及時向屬地黨委政府反饋。對普遍性問題,推動政策完善,堵塞漏洞;對典型性問題,下發提示函,在系統內通報,并建議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加強溝通協調,實現監管與服務融合推進
湖南監管局寓監管于服務,以服務促管理,嚴監管與優服務并重,將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融入服務“兩會”代表委員和地方基層工作中。一是與服務“兩會”代表委員工作協同推進。抓住當前人大積極推進政府債務審查監督的契機,聯合省級人大預工委等積極開展調研,邀請部分“兩會”代表委員參與監管活動,提高相關單位對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擴大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工作的影響力。二是抓好政策宣傳。開展“送政策送服務下基層活動”,針對專項債券項目儲備、申報發行、資金使用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專題講座,幫助市縣和項目單位用好政策。三是重視與項目單位的溝通。監管過程中,注重充分交換意見,尊重客觀情況;指導項目單位做好整改,提出改進建議,推動問題解決。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