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朝陽世紀東方嘉園小區105號樓的居民,終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產證。今年底,朝陽農村系統還將為約4萬戶家庭補辦房產證。
東四環窯洼湖公園南側,世紀東方嘉園小區105號樓共有518戶居民,都沒有房產證。當年小區建設時,受綠化隔離地區政策調整的影響,房產證辦理一拖就是十多年。
在朝陽農村地區,“卡脖子”難題可不止“房產證”這一類。“這些年,朝陽在快速推進農村地區城市化,有時存在報批材料編制不規范、審批環節互為前置條件等現象。因此,在安置房建設、產業項目審批、房產證補辦等方面,都有不少難題。”朝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解決這些難題,需要構建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的協同高效運轉機制。
于是,農村地區區級建設項目審批手續統籌協調專班成立,專班由13個部門的骨干人員組成,包括區發改、住建、規自、綠化、環保、消防等,辦公室常設在區農業農村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不久前,專班提出“九推九新”,著力破解九個方面的棘手問題。
九類“卡脖子”難題,件件關乎民生:補辦4萬戶房產證;辦理15個農民安置房規劃審批手續;8.4萬農業人口整建制轉工轉居;重點區域城市功能修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4個產業項目規劃審批手續辦理;上市地塊項目手續辦理;執行“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推動黑莊戶農業公園及中農春雨、藍調莊園、圣露等園區建設,打造數字農業先行區、生態體驗農業示范區、新農村建設綜合樣板區。
從前各干各的,如今一起為解決“卡脖子”難題努力。就拿世紀東方嘉園小區105號樓的房產證來說,在專班統籌下,市區兩級的規自、發改、住建等各部門共同想辦法、查政策,終于明確了房屋性質。南磨房鄉也成立專項工作組,定期向居民通報工作進展。如今,已有400余戶居民拿到了房產證,其余房產證也在逐步辦理。
在推進產業項目上,專班建立了“多規合一”平臺,把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為“拿地即開工”提供了時間保障。王四營鄉新村孛羅營安置房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26.6公頃,安置人口約7000人。專班接手該項目后,第一時間協調市發改委下放審批權限,同時,積極同設計單位主動對接民防、教委、園林等多個區級部門,對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同步審核修改,審批周期壓縮了近一年的時間。專班還會對項目進行全周期跟蹤服務,每周召開例會,每月“回頭看”,每季度向區政府專題匯報,推動歷史遺留問題根本性解決。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