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后的草廠頭條3號院,設計師張喆(右一)了解居民使用感受。本報記者鄧偉攝
繼去年首批44個“美麗院落”亮相后,東城區日前啟動第二批“美麗院落”建設,圍繞拆除私搭亂建、清理衛生死角、完善便民設施、加強自治管理等方面,廣泛征集居民意見,“一院一策”改造提升。今年年底前,東四、安定門、交道口、天壇等9個街道的50個居民院落將成為風貌古樸、環境宜居的美麗院落。
社區議事廳評審設計方案
上周五上午,安定門街道交北頭條21號院,院落提升設計方案評審會由社區議事廳主持進行,設計師曾慶超介紹設計提升方案,接受居民評審。
居民對改造充滿期待,紛紛提出建議:“前幾年,汛期雨水大了,院子里的水會漫到屋子里去。所以我們迫切期望能改善下水問題”“增加綠化、儲物柜、晾曬衣服設施,讓我們生活更方便”“新增的花架子會不會擋住窗戶前的陽光”……居民的需求,曾慶超和同事一一記下,“大伙兒提的要求很有建設性,我們回去完善修改后再向各位老街坊匯報。”
依據老街坊需求調整提升
東四街道東四九條47號院首版的設計方案中,設計師時亮將院落功能改造集中在“廚、儲、衛、浴、光、晾、停、綠”八個方面。
征求居民意見時,居民提出“安全出行”的需求。47號院全院面積220平方米,至少有近80%路面存在損壞情況,院里5戶常住居民,其中老年人就有3戶。時亮聽取居民的需求,提升方案,將重新規劃院內道路,采用仿古青磚、石材、鵝卵石等多種耐磨、防風化的鋪裝材料。對院內大樹的拱起位置做階梯式處理,既不影響樹木生長,又減少出行隱患;增加太陽能燈照明、院內綠化,讓小院既有大樹、又有小景,安全美麗。
提升方案獲得居民肯定,大家還利用“周末衛生大掃除”活動,自己動手清理了院內的雜物,并拆除了違建煤棚,為改造施工啟動騰出空間。
定制設計解居民煩心事
涉及改造的50個院落設計方案均是量身定制、“一院一策”。
草廠九條18號,針對常年依靠輪椅出行的住戶,專門定制寬12厘米、長24厘米的小型地磚,減少對輪椅通行的阻力;在交道口街道炒豆胡同15號院,由于院落空間有限,墻上鑲嵌了智能伸縮衣架,讓胡同居民不再為晾衣服為難。
“相比去年,今年的美麗院落治理提升更加突出定制設計,從居民角度出發,切實解決院內居民在生活、出入和環境秩序方面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讓小院住起來更加舒心。”東城區環境辦副主任王濤說。
在美麗院落建設中,街道社區和設計師著重保護老城院落的傳統風貌,在選材工藝方面不破壞歷史原真性、不過度設計,有意識地保留院子里的鄉愁和歷史痕跡,同時盡可能地補充短板,完善院落基礎設施。“去年44個美麗院落已經亮相,不僅‘顏值’高了,而且老住戶生活方便了,有里有面兒!我們相信,今年我們家的院子也能一樣美麗。”一位老居民說。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