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6月成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加強管理,改革創新,奮勇爭先,形成了“服務環境優質化、業務拓展多元化、內控管理規范化”等獨具特色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各項工作取得了跨越式進步。
服務環境優質化
推行貸款聯辦模式,通過整合住房公積金、不動產登記、商業銀行的審批資源,將關聯性業務整合進入住房公積金窗口統一受理,精簡辦事材料,優化流程,實現跨部門、多業務的一窗式集成服務,貸款受理至抵押辦結不超過8.5個工作日。打通“多證合一”渠道,新設立企業在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辦理注冊登記手續時,可同步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開戶,無須再到服務網點現場辦理。深化政銀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商業銀行工作人員進駐各住房公積金窗口辦理業務,為辦事企業和職工提供“一站式”服務,有效解決人手不足問題,銀行進駐人員達49人。同時,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在網點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超市,實現群眾“隨時隨地辦業務”。目前,貴港市住房公積金業務申請材料數量由原1555項減至77項,減少率為48%;20項一次性告知清單均實現一次性辦結;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22項,窗口辦結事項比例為100%;住房公積金提取資金秒到賬。
業務拓展多元化
開通自愿繳存業務,出臺個人自愿繳存住房公積金管理實施細則,按繳存余額、繳存時間、繳存按時率等因素設置積分并與貸款額度掛鉤,助推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探索開展公轉商貼息貸款業務,當個貸發放率達到一定比例時,不再使用自有資金發放貸款,轉由商業銀行發放住房公積金轉商業貸款,利差由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補貼,有效引導個貸發放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住房公積金繳存歷史性納入勞動合同示范文本,職工的住房公積金繳存,依合同的方式進行了固化保障,用人單位不繳存住房公積金就是違反勞動合同,將承擔違約責任,有效開創了貴港市住房公積金繳存的新局面。
內控管理規范化
建設機房綜合監控系統,通過對網絡設備、服務器、應用系統的監控管理及機房動力環境設備的監控管理,實現對各服務網點、數據中心以及各應用系統的監控和預警。積極開展風險評估,不定期邀請第三方授課并進行內部風險評估,重新整合設計業務流程,明確關鍵控制點,建立完善風險評估機制、經濟活動議事決策機制、關鍵崗位涉及與責任機制以及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機制,初步形成組織嚴密、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將風險點內置于業務系統中,在各業務關鍵環節設置風險預警節點,利用工作流程加強業務規則執行和風險控制,監控并記錄業務辦理情況,實現監督由“人為”向“機控”轉變。運行電子稽查工具,每月定期對系統數據庫數據進行全覆蓋檢查,形成電子稽查報告和風險排查對照表,通過對報告中風險疑點的分類評估整改和數據分析監測,從源頭堵塞風險漏洞。
信息建設智慧化
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業務系統,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雙貫標”試點單位,該中心精心建設新一代住房公積金綜合業務系統,業務審批、電子檔案掃描、資金結算統一進行流程化設計并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核算、檔案管理數字化和多渠道統一,實現核心業務完全自主核算和全市住房公積金資金、業務、數據大集中。打造綜合服務平臺,以“互聯網+公積金”為導向,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為主要載體,建成“八位一體”綜合服務平臺,辦事群眾通過網上辦事大廳、手機APP、微信公眾號、12329服務熱線、12329短信、網站等八大渠道,實現“網上辦”“掌上辦”的業務新常態。有序推進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實現與大數據發展和政務局、人民銀行等單位的互聯共享,業務辦理由“群眾跑腿”變為“數據跑腿”,“最多跑一次”變為“一次不用跑”。檔案管理晉升特級,堅持檔案管理與業務發展有效結合,邀請檔案局、檔案館相關專家指導整理,上線自主研發且具備體系化兼容、超市化管理、集約化共享、自動化提示和智能化識別五大功能特點的檔案數字化管理服務系統,實現業務辦理與檔案管理的無縫對接。(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1.06.18 朱廣貴)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