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住建”系統
日前,重慶在打造“智慧住建”方面的多個做法和案例,入選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這得益于重慶住建系統在實施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的積極作為、大膽創新。
近年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始終堅持以住建行業“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三化融合為目標,在全國率先提出“智慧住建”理念,推動行業全鏈條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為重慶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貢獻住建力量。
數據中心羽翼漸豐
任何行業要實現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跨越,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
大數據,可謂是智能化發展的基石。因此,行業大數據建設,自然成為我市“智慧住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前,市住房城鄉建委建立了專門的行業數據中心,面向19萬個項目、2萬余家企業、200余萬從業人員,采集到各類數據30億條,匯聚信息資源目錄421個、資源項6356項,初步形成建筑業、房地產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大數據庫。
值得一提的是,BIM技術的推廣覆蓋已成為我市住建大數據建設的重要支撐。
當前,市住房城鄉建委已建成BIM項目管理平臺和BIM數據中心,推動BIM技術在1300余個項目中應用,推動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全過程數據協同。從2021年起,主城都市區政府投資項目和3萬平方米以上社會投資項目將在設計和施工環節全面采用BIM技術。
此外,市住房城鄉建委陸續編制發布了《城鄉建設領域基礎數據標準》等30余部信息化技術標準,同時制訂了一套數據資源管理辦法,為未來數據流通共享打下堅實基礎。
智慧應用多點開花
工程項目的數字化,是“智慧住建”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近年來,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工程項目數字化試點,實施工程項目數字化試點項目58個,共計500余萬平方米,并通過整合工程建造各環節的19個業務系統,建成智能建造管理平臺,初步實現數字化成果交付和過程監管。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累計建設智慧工地3330個。萬科四季花城、美好天賦、綠地秋月臺3個項目成功獲批住建部智能建造試點。
此外,大到城市建設,小到居民小區,“智慧住建”的身影隨處可見。例如正在兩江四岸核心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的CIM平臺建設試點;正在打造的244個智慧小區、750個智能物業等。
政務服務方面,市住房城鄉建委通過推動智慧政務平臺建設,實現了網上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一窗式受理、一網式辦理,審批效率提速 50%,并實現證書管理的無紙化、電子化。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先行先試,近年來,我市住建領域的行業大數據智能化應用走在全國前列,被住建部批準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試點城市、智慧物業試點城市。
智慧引領行業提質
隨著智能化應用的深入開展,整個住建行業“智慧升級”的必要性、緊迫性也日漸凸顯。
近年來,我市通過堅持開展住建領域數字化企業試點等工作,引導中機中聯等100余家建筑業相關企業成立數字化技術應用研究中心,鼓勵行業企業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與此同時,我市還重點以裝配式建筑為載體,大力推進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除了引導行業主體的智慧升級之外,市住房城鄉建委還在優化完善智慧生態、營造智慧氛圍方面花了大力氣。
例如,在全國率先提出發展建筑業互聯網,引進騰訊云、紫光等知名互聯網企業打造建設行業的智慧住建云平臺;
引導組建智能建造產業聯盟、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研究院等智慧創新平臺,面向全國征集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產品)100多項。
預計到2025 年,我市工程項目將全面采用數字化建造模式,建筑業企業將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實現“重慶建造”的升級。(王靜 劉廷 圖片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提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