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實施鎮街和物業小區的撤桶并點以來,臺州市黃巖區分類辦緊密圍繞“撤桶并點”工作重心,以配套體系創新為突破,聚焦便民、利民、惠民,逐步探索打通推進機制、點位建設上的要素阻礙,有力地推動了“分類促分類”良性循環的形成。截至目前,該區所有物業小區均已啟動撤桶并點工作,院橋、北洋、南城等4個鎮街已完成點位創建工作。
創動態跟蹤機制之新,掌握鎮街項目推進的“風吹草動”
掛圖作戰知進度。細化考核任務,制定鎮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度表,倒排工期,明確115個點位完成點位選址、工程建設、后期運營的時間節點。每周定期召開內部工作部署會,階段性總結工作,確保工作計劃上墻、上心。
常態督查明短板。組織督查組對全區的13個鎮街、25個省級高標準示范小區、34家金融系統銀行、100余個第三方服務點位等開展專項督查,重點檢查點位運維、分類質量、思想重視程度等內容,累計發現問題300余個。開展通報排名,銜接項目推進,倒逼問題整改。
精準指導化難題。開展網格化管理,落實溝通銜接、項目推進、業務指導的責任人員,每周赴相關鎮、街道下沉指導服務,及時了解基層“撤桶并點”現狀,協調解決工作中難點、堵點。自實施來,已下沉服務50余次,解決點位選址類問題12個,施工建設類問題20余個。
創基建點位運管之新,激發居民自覺分類的“源頭活水”
提升改造“垃圾房”。按照“一點位一方案”原則,因地制宜,對創建點位進行亭棚式、清潔屋式改造,平均造價5-10萬,包括設置雨棚圍擋、照明設施、清水龍頭、工具存放間等,改變以往投放點位“臟、亂、差”面貌。截至目前,新建清潔屋式點位1個、亭棚式點位23個。
配備入駐“掃盲團”。在前期組織督導員考試的基礎上,由第三方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等主體按各自職責在各個點位配備1-2名的桶邊督導員,普及分類常識,指導居民規范投放,協調做好撤桶后的保潔工作。其中,配置桶邊督導員的省高標示范小區分類準確率達90%以上。
跟進安裝“電子眼”。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在上海花園、陽光左岸、皇家藍庭等7個小區的點位上線智能監控設備,部分輔以喊話系統,精準識別、提醒、抓拍居民的分類投放行為。自6月份以來,已智能識別未分類投放等違法行為200余起,讓相關違法行為“無處遁形”。(臺州市黃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供稿 編輯 蔡璟瑾)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