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并沒有影響楊浦區定海路街道137街坊、延吉新村街道201街坊舊改居民的熱情。昨天,這兩個基地“二次征詢”正式簽約,截至中午12點,簽約率分別達到98.63%和93.09%,高比例達到協議生效比例。劉阿姨是137街坊的舊改居民?;系瓓y、染好頭發,她今天一大早就趕到舊改基地見證這一重要時刻。137街坊的簽約率達到98.63%。“我拿著6和3這兩個數字牌,插到了展板上。”劉阿姨還在回味剛才的“高光”一刻。
據楊浦區舊改辦推進部部長楊一凡介紹,該區今年目標是完成1.5萬戶成片二級以下舊里的舊改征收,截至目前已完成9068戶,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一周后,楊浦區還將再啟動2處舊改基地簽約工作,居民們將切實感受到舊改提速帶來的改變。
“多虧黨和政府的陽光舊改政策,終于可以搬離老房子了”
在劉阿姨家,記者見到了楊浦區舊改居民的生活場景。這是一個沿街、一開間、二層的小樓,每層面積約為21平方米。劉阿姨和她丈夫住在底樓,二樓是她哥哥住的地方。底樓靠近沿街部分為廚房,后面則用木板隔出了一個約8平方米左右的小臥室,里面有一間小衛生間,再加上一個衣柜和一張1.2米的小床。劉阿姨在這里住了30多年。“條件很艱苦的。一到下雨天,雨水就從天花板上節能燈的縫隙中滴下來。”劉阿姨指著天花板說。
據她介紹,這座私房于1971年由她父母翻建,后來給了她兄妹倆。劉阿姨先是在國棉12廠上班,上世紀90年代她從工廠辭職后,就在這沿街的底樓開了一家冷凍食品店,和丈夫一起供養起整個家庭。直到兩三年前,她才把鋪面關了,改為如今的廚房。
“怎么沒有早點買房,從這里搬走呀?”
“要供養兒子讀書、讀大學,讀完大學還要給他買房、結婚。”劉阿姨笑著說:“現在多虧了黨和政府的陽光舊改政策,讓我們終于可以搬離這老房子了。”
據介紹,137街坊東至貴陽路,南至平涼路,西至上海電力大學楊浦校區,北至河間路,被征收居民和非居住單位共219產。雖然體量不大,但難度卻也不小。137街坊私房占比高達91.8%。針對私房多、共有產多的特點,楊浦區舊改辦、區第二征收事務所對基地內房屋及居民情況進行充分細致的調查,為居民簽約及征收補償工作夯實“地基”。
細致的工作,得到了居民們的充分認可。“盼望舊改,我盼了幾十年了。”137街坊的方阿姨是一位老黨員,面對舊改提速她說道:“真是大快人心,以前弄堂里臟亂差,現在通過舊改,還了居民一個健康衛生的生活環境。”方阿姨說,早在“二次征詢”簽約之前,她就做好了家里的思想工作,等到9月3日預簽約一啟動,她在當天就把合同簽掉了。她還做起了弄堂里小姐妹工作,早簽約、早得益,“如今她們都已經簽掉了”。
“經辦人年輕有為、認真負責,速度像開飛機一樣,超級快。”最后,方阿姨不禁為舊改征收提速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舊改“新手”認真細致做好政策講解,獲得居民認可
對于定海路街道來說,137街坊是今年要完成的7個舊改基地中的第五個,居民們對舊改比較了解。
201街坊是延吉新村街道首個實施舊改征收的地塊,居民們對政策還有許多的疑問和不理解,如何把政策講深講透、把居民工作做通做實是征收隊伍面臨的最大難題。
據介紹,201街坊東至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學生宿舍,南至周家嘴路,西至友誼新村幼兒園,北至遼源東路,被征收居民和非居住單位共305產。地塊內房屋,建造年代久遠,房屋結構簡陋,煤衛等基本生活設施簡陋,居住環境逼仄擁擠,安全隱患突出,居民盼望改善居住環境的呼聲十分強烈。
對此,區舊改辦、延吉新村街道、區第三征收事務所率先向基地內黨員開展政策宣講,以點帶面營造良好舊改氛圍,聽取基地居民建議和意見,組織政策宣講,從政策法律法規到“三塊磚頭”,認真細致做好講解,引起了居民們熱烈反響。
昨天,201街坊的簽約率達到93.09%,這意味著又有280多戶居民即將告別逼仄的舊房,迎來全新生活。(記者 陸益峰)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