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助力審批提速增效”新聞發布會。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林毓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對外聯絡處處長李潔主持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如下:
李潔: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助力審批提速增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林毓先生,請他介紹自治區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的提問。
下面,首先請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李林毓先生做介紹。
李林毓: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我代表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將自治區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相關情況進行發布。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旨在重塑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職能,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過再造審批流程,推行并聯審批,合并審批事項,精簡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二是通過創新審批機制,實行區域評估、多圖聯審、多測合一、聯合驗收,大幅壓縮審批時限;三是通過建立審批平臺,實現網上審批、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減少審批所需材料,為企業松綁減負。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通過加強部門協作,提升審批效率,優化服務質量,進一步深化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構建了科學、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
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建成了統一的制度體系。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組織各成員單位研究制定了并聯審批、聯合審圖、聯合驗收、區域評估、多測合一等28個制度文件,明確部門職責,明晰工作規程,規范審批運行,形成了“一套機制”。二是建成了統一的審批系統。部署完成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三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審批管理體系,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和各審批部門業務系統進行對接,統一登錄端口,統一項目賦碼,做到系統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全程網上辦理,真正做到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三是建成了統一的審批流程。通過審批系統設定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工程建設許可階段、施工許可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四個階段的審批用時和審批流程。全面推行并聯審批,研發多規合一、聯合審圖、聯合驗收系統,各審批部門共享審批材料,優化審批流程。四是制定了統一事項清單。將審批事項從57項精簡至48項,各地統一發布審批事項清單,統一申報材料,統一審批標準,統一監管要求。五是大幅壓縮審批用時。今年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先后制定出臺了《自治區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方案》,建設項目審批用時大幅壓縮,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用時已壓縮至85個工作日內,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用時壓縮至47個工作日內。六是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為著力解決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審批不規范、全流程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開展了“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專項整治工作,明確整治任務和目標,細化工作要求,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跟蹤整治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清單之外無審批、流程之外無環節、指南之外無材料”。自2020年1月1日審批系統全面上線運行以來,已辦理審批項目2.7萬余個,辦件近11萬件,其中2021年以來已辦理審批項目1.7萬余個,辦件7萬余個,并聯審批辦件3.7萬余件,并聯審批率54%。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方案》,指導全疆各地(州、市)細化改革措施,落實改革要求,提高項目投資服務保障能力水平,力爭到2022年年底全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逐漸壓縮至30-60個工作日。其中,阿克蘇地區、伊犁州、吐魯番市、克拉瑪依市先行先試,探索改革經驗,示范引領,率先達到改革目標。
我的發布就到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李潔:
好的,感謝李林毓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媒體提問環節。提問記者請舉手示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謝謝!
新華社記者:
李林毓副廳長,您好,我是新華社新疆分社記者,您剛才講話中提到推進聯合驗收情況,請問目前的實施效果如何?謝謝。
李林毓:
謝謝您的關注。今年以來,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依托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建立全區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聯合驗收機制,將建設工程審批驗收由多個管理部門各自獨立實施的專項審批驗收模式,改為多部門聯合驗收模式,極大壓縮了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時限,全程耗時不超過15個工作日,較原來縮短了20個工作日。另外,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與自然資源廳、人民防空辦公室聯合印發了《自治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工作指引1.0》《自治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辦事指南1.0》《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聯合竣工驗收工作的通知》,細化了工程建設項目竣工聯合驗收審批程序和相關工作流程。聯合驗收系統上線以來,共辦理聯合驗收項目631項,辦件2916件,大幅縮減竣工驗收時間。全面推行建設工程項目驗收備案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讓更多事項實現“掌上辦”“指尖辦”,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電子化。謝謝。
李潔:
好,請大家繼續提問。
光明日報記者:
李林毓副廳長,您好,我是光明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您能具體介紹下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的優勢么?謝謝。
李林毓:
謝謝您的提問。
首先,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依托“工程建設云”“消防云”“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整合歸并了與建設審批相關的幾十家單位部門的工改系統信息資源,推行清單制和告知承諾制,將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其次,通過數據共享交換,避免了企業多頭遞交資料,各階段審批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上傳,審批過程和結果信息實時共享,實現“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信息共享”。最后,審批過程以時間軸形式記錄,全程留痕,實時監管,形成“一網通辦”“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提升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效率。謝謝。
李潔:
好,請大家繼續提問。
新疆日報記者:
李林毓副廳長,您好,我是新疆日報社記者,您剛才提到了優化審批流程,針對企業和群眾比較關心的施工許可手續,請問我區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李林毓:
謝謝您的關注。大家都知道,施工許可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的重要環節,是建設項目開工建設的標志性節點,在整個工程投資建設領域全流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全區在施工許可階段的審批用時壓縮在15個工作日內,其中: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消防、人防設計文件審查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許可證核發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為了優化施工許可流程,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合并辦理“應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項目報建審批”“人防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建筑施工許可”3個事項;二是取消建設單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申請環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可在質量監督交底時核驗相關材料,不再出具質量監督批準文件;三是對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征收環節推行告知承諾制,由人防部門進行相應的事中事后監管。謝謝。
李潔:
好,請大家繼續提問。
新疆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林毓副廳長,您好,我是新疆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記者,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作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主要牽頭單位,請問是如何推進這項工作的?謝謝。
李林毓:
謝謝您的關注。為了發揮好牽頭單位職責,我們通過幾方面推進這項改革工作:一是建立會商機制,加強部門協同。住房和城鄉建設、發改、自然資源三個改革牽頭單位建立會商機制,共同研究制定各項政策文件,協商解決改革難點問題,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推進機制,推動改革任務落實。二是建立評估考核機制,及時通報存在問題。通過“日監控、季小結、半年評估、年度考核”的運行管理機制加強對14個地(州、市)改革工作督導,每日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監管系統對全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辦件情況進行監督,及時提醒處理系統平臺投訴建議和逾期辦件,每月印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展情況的通報》,在全區范圍內對各地改革進展情況、系統運行情況、經驗亮點及存在問題進行通報。年中和年末進行評估考核,分析改革成效,查找存在問題。三是建立業務培訓機制,提升服務效能。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上門指導、一對一解答、視頻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審批人員業務辦理及掌握全流程審批程序的能力。四是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進行改革成果問效。2021年1月-3月,按照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要求,委托新疆大學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從政府改革推進情況、改革措施落實滿意度情況、審批便利度情況等方面,對全區14個城市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評估反映出通過精簡審批事項、壓縮辦理時間、推行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制、搭建審批系統、設立“一個綜合窗口”等措施,降低了企業成本,企業辦事便利度和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謝謝。
李潔:
好,請大家繼續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
李林毓副廳長,您好,我是經濟日報記者,您剛才提到自治區開展“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專項整治工作,能具體介紹下目前進展情況么?謝謝。
李林毓:
謝謝您的關注。為加強部門信息協同共享,整治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問題,我區認真組織、統籌協調,積極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一是制定了《加強部門信息協同共享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專項整治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整治任務和目標,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14個地(州、市)均制定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督查、隨機抽查等方式,對本地區、各部門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逐項開展自查,認真查找問題并立整立改。二是面向社會征集“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問題線索,企業和群眾可以通過直接掃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建議和投訴”微信小程序,進入問題建議征集專欄,選擇匿名或實名反映問題,自治區審改辦核實后及時予以處理和回應,并對各地核查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遇到的問題。謝謝。
李潔: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再回答大家最后一個問題。
李林毓副廳長,您好,我是工人時報記者,您剛才提到《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方案》,力爭到2022年年底,全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逐漸壓縮至30-60個工作日,請問自治區將采取哪些措施?謝謝。
李林毓:
謝謝您的關注。為加大項目投資建設服務保障,切實發揮重點項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我們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任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進一步推進區域評估工作。在各類市級開發區、工業園區、新區和其他有條件區域大力推行區域評估,進一步明確開展區域評估的事項清單,及時公開評估結果和區域項目準入清單,以最優服務、最快速度服務項目生成,確保項目盡快落地。二是對審批事項進行再瘦身、再合并,建立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分類審批事項清單、材料清單和全過程審批事項流程圖,方便企業申報,為企業辦事提供優質服務。三是深入推進“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堅持“能并盡并”和市場主體自愿相結合,對各階段審批事項實行統一受理、同步轉辦,減環節、減時間。四是全面推行線上審批“網上辦”,申報審批不見面,實現由“企業、群眾跑腿”向“信息多跑路”的方式轉變,把“企業和群眾來回跑”變為“部門協同辦”。
我的回答就到這里,謝謝。
李潔:
好的,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答記者問就到這里。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自治區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或是有進一步采訪的需求,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后可以向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工作人員進行咨詢。今天發布會的相關資料稍后放到公開郵箱。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發布人!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