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省數字化改革元年,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按照省委數字化改革“152”工作體系部署,聚焦數智化轉型、全過程管理、透明化服務三要點,統籌省市縣三級實際需求,構建“1+4”工作體系和“6+1”應用體系。圍繞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構建“小切口大場景”,重點打造全省一體化的“工程建設現場管控”應用,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讓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變得更加精準、公平和高效,全力解決群眾普遍關注的質量安全問題。
“數智轉型” 實現行業管理“全集成”
堅持系統謀劃、數字賦能、整體智治、共建共享,推進“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建設,實現“用一個平臺、管兩個重點、抓三方主體”。
行業監管模塊化。緊盯建設工程關鍵環節,按照“實戰實效、管用實用”原則,分行業端、企業端、項目端三層架構,根據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重點,劃分10個功能模塊,通過數據采集、資源共享、管理協同,實現質量安全的模塊化管理。
功能靶向精準化。針對各類行業管理難點,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深挖“痛點”,打通“堵點”,解決“難點”。
場景應用智能化。通過人員考勤系統,自動實現對相應人員進行限崗處理;通過揚塵監測數據自動采集,實現警示信息自動發送并聯動降塵設備啟用;通過電子證書管理,有效治理了起重機械標準節混用、串用的行業最大頑疾等。
“數智治理” 實現質安管理“全閉環”
以質量安全管理為主線,通過數智引領,重塑一個機制,完成兩個貫通,實現三個全面。
“全鏈條”責任落實。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升建筑工程品質、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相關規定,建立“主管部門、企業、項目經理、總監、安全員和質量員”的責任清單,通過現場質量安全聯動信用管理,構建知責、履責、擔責的完整責任鏈條。
“全方位”施工監管。建立覆蓋“人員、設備、材料、環境”等全要素施工監管體系,將重點信息納入平臺監管范疇,真正實現了“起重機械管得牢、施工現場看得清、民工工資盯得緊、揚塵管控抓得住、材料質量把得嚴、主體責任落得實、應急管理用得起”。
“全過程”隱患治理。健全“發現問題、啟動預案、及時處置、舉一反三”的隱患治理機制,實時掌握重大危險源特別是深基坑、起重機械作業情況,系統主動排查提醒,實現機械自動管理,切實提升隱患治理能力。
“數智服務” 實現群眾收房“全省心”
聚焦住宅工程質量和居住品質提升,著力破解“四難”問題,創新“三階段、四透明”監管模式,增量開發了“房省心”場景應用,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可度。
精準打造場景體系。“房省心”場景應用縱向跨越部、省、市、縣、企業、業主六個層級,橫向協同住房和城鄉建設等12個部門,圍繞8大方面,建立4大類12項可量化指標,打通質量安全綜合服務平臺、投資在線平臺、房地產監測等系統。
完善優化功能服務。通過集成優化服務端和治理端功能,實現“建設信息一屏觀、質量情況一點得、房產服務一碼通、知情維權一鍵達”。業主通過開放日活動,參與日常監督及陽光驗收。系統將業主投訴內容及時推送給相關房企,自動記錄跟蹤投訴處置進展,督促投訴問題快速解決。
重塑監督管理機制。結合實際出臺投訴公示制度等政策,試行業主和開發企業雙向評價制度,探索引入評價約束機制并對接社會信用。建立工程質量與房屋預售聯動管理機制,對因違法違規行為、質量安全事故或重大質量安全問題被責令全面停工的住宅工程,實行暫停其項目預售和房屋交易合同網簽備案。
助推行業品質變革。率先在全國推行無人施工升降機,加速智能建造方式推進;構建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實現施工現場與建筑市場的“兩場聯動”,倒逼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重合同、守信用、創精品”。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