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21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連日來,蘇州、烏魯木齊等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活動,進一步樹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實提升安全生產意識和水平,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強化教育培訓 落實主體責任
缺乏安全意識、違反安全操作規定……施工人員的一些不當操作,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地區通過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與素質,有力穩控安全形勢。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積極推進企業與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承諾制度,并發布安全生產月“五步走”系列活動,通過教育培訓、隱患曝光、問題整改、經驗推廣、案例警示、知識普及等活動,扎實推進相城區建筑施工領域“零事故”目標行動,進一步增強建筑施工領域全民安全意識。
為切實提高施工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以“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走進在建工地,開展了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活動。邀請專家講解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消防責任制、消防安全知識以及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自防自救、基本防火和逃生疏散知識等。同時,通過播放幻燈片、視頻的方式,向工人們展示近期身邊發生的典型火災事故案例,宣講建筑工地火災隱患、違規用火用電的危害、初期火災的撲救方法、火場逃生自救技巧和滅火器及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等。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為了杜絕建筑領域項目施工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施工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高空作業安全繩系帶不規范等安全隱患,從根源提高建筑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著力在如何將“要安全”變成建筑工人自覺行動上發力,在加強在建項目安全生產責任制、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控、高空作業安全防護、施工監理單位人員在崗履職等情況監管與引導的同時,常態化開展“普法進工地”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確保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助力建筑業“兩個健康”。
該局利用發放宣傳頁、接地氣的語言引導等大家易于接受的宣傳方式,從如何依法履責、“首查即罰”等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相關概念,為各企業安全管理及施工人員進行深入講解,不斷深化參建各方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時,督促在建工地加強培訓學習,嚴格班前安全交底等,不斷提升施工、監理等各方依法履責和按章作業意識,切實將安全生產系在心上,抓在手上,貫穿在各項工作中,讓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宣傳“有力度”更有“溫度”。
開展應急演練 提高處置能力
開展應急演練作為提升建筑施工領域工作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的重要手段。保定、東營等地通過開展建筑施工消防應急演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等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強化各部門的協同作戰能力,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
河北省保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高碑店市政府近日在高碑店市體育館和綜合館項目施工現場舉辦2022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建筑施工消防應急演練。此次演練模擬施工工地庫房發生火情,現場啟動預案、有序救援、消除險情。在演練過程中,各參演單位及人員分工協作、科學應對,分別從信息上報、協調聯動、會商研判、專業施救等環節,迅速有序實施應急救援,演練全過程逼真、緊湊、有序。
為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全面增強施工現場突發事件實戰響應速度和救援水平,山東省東營市日前舉行了建筑施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據了解,此次演練為涵蓋外腳手架坍塌和火災事故的綜合性演練,模擬場景為:腳手架不按規定拆除導致腳手架倒塌,2名施工人員被倒塌的外腳手架掩埋,一處木工加工區被砸中后造成電纜短路,引燃木工加工區內的木屑與材料,從而導致事故發生。整個演練嚴格按照應急預案展開,組織有序、部署周密,參演隊伍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現場指揮處置得當,完成了各項演練任務。
通過演練,進一步檢驗和強化了施工企業應對突發事故應急反應能力、指揮能力和應急協調處置能力,提高了應急實戰水平,為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智慧工地” 筑牢安全防線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筑業高質量、安全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一些在建工地借助智慧工地、智慧安監等科技手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推動機器換人、智能減人、無人化作業,提升建筑業質量、效率及安全生產水平。
在工地、宿舍等區域安裝AI(人工智能)視頻監控,實現工裝穿戴規范監護、異常行為監視全覆蓋,輔助應用現場巡查、文明施工巡查、安全作業提醒等場景,實現24小時在建項目監控……在長三角(嘉善)金融創新中心項目部,智慧工地云平臺正全天候運行。
“一旦不按規范佩戴安全帽,系統就會預警。如果是內部人員,勞務實名制系統會顯示該人員姓名、所在班組,對其進行扣分。”該項目相關負責人指著AI監控大屏介紹說,原先安全生產工作主要采取人工跑腿、隨機檢查等辦法,存在時效差、面上情況掌握不全等難點痛點。該系統上線以來,讓數據跑腿線上監管,破解了“落實不到位”難題。依托這套系統,項目部制定了安全生產獎勵機制,對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強、表現好的員工進行獎勵。“這么多雙‘眼睛’在監督,提醒我們時時刻刻注意安全。”在工人王士友看來,這套系統不僅能讓大家牢牢繃緊安全生產責任弦,也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和獎金激勵,更能保證人員安全和工程質量,減少因事故產生的成本,是多贏的好事。
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生態新城三號安置小區(二期)項目應用智慧工地輔助安全生產管理,安裝了塔吊安全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塔吊的大臂回轉角、幅度、載重數據、高度、傾角、風速等,對塔吊司機進行人臉識別,對塔機間碰撞提供實時預警,并在可能碰撞時自動進行制動控制;通過智能傳感器及智能攝像頭,對施工電梯運行情況及人員情況進行數據監控(實時監控施工電梯的載重、高度、速度、樓層、風速、風向、傾角、防墜在位等),杜絕非備案人員危險操作施工電梯造成安全事故。
安全生產插上智慧化“翅膀”后,管理人員不用去現場,工地上的隱患排查、治理整改情況也能一目了然。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一線工人,都在積極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職責,齊心協力把責任鏈條壓得更緊更實。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