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改造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浙江省杭州市攻堅克難、創新探索,2021年全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25838套、基本建成30082套,2017年以前累計開工項目230357套,完成竣工230357套、完成交付201278套,各項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完成情況位列全省第一。
頂層設計發力 規劃“一盤棋”
突出黨建引領。堅持以黨史學習教育“民呼我為”主題活動為載體,發揮組織聯建、難題聯辦、服務聯動的黨建聯建機制,有針對性地化解回遷安置中各類歷史遺留問題矛盾,如杭州市城鄉建設管理服務中心第一黨支部與拱墅區望宸名邸安置房項目聯合黨支部開展聯建活動,經多次督促協調,促成石塘社區順利完成回遷安置。
堅持系統謀劃。先后制定《關于開展杭州市主城區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堅行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工作總體要求、主要內容和保障措施。制定相關技術導則、工作指南、驗收辦法、審批辦法和長效管理意見等文件,全鏈條、全過程規范管理改造工作。
明確工作目標。制定杭州市“回遷提速”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4年),按照2021年年底、2023年年底和2024年年底3個時間節點,作出全面完成既有在外過渡戶回遷安置的總體安排。
組織統籌有力 部署“一張網”
發揮統籌牽頭作用。市政府成立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回遷提速”工作專班,統籌推進攻堅行動,協調落實拆遷安置房規劃、建設、分配和權證辦理等工作;將回遷安置工作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工程,工作進展情況定期公布、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采用“紅黃綠榜”晾曬排名機制,對任務推進情況滯后的城區下達工作提示函、督查意見書,層層壓實主體責任。
堅持立足群眾滿意。在規劃設計環節,堅持把最優區塊用于安置房建設;改造過程中,堅持“眾人的事眾人商量著辦”,把群眾參與貫穿安置房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竣工驗收、搖號選房全過程;定期組織“質量開放日”活動,邀請居民在安置前提前體驗小區環境、房源、配套等,針對體驗后提出的合理訴求及時整改。
堅持提升建設品質。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杭州市拆遷安置房建設品質的指導意見》,明確“新建項目建設品質達到中等偏上商品房水平”總體要求,落實優化規劃設計、標準化工地管理、強化質量保障等舉措。2021年,兩個安置房建設項目獲浙江省錢江杯優質工程獎,18個項目獲杭州市建設工程西湖杯獎(優質工程)獎項。開展杭州市“最美安置房”評選活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全市評選30個最佳案例,更多“最美安置房”得以涌現。
政策支持給力 保障“大提升”
積極爭取改造資金。棚戶區改造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期,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1.16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199.28億元,中央、省級補助資金32.88億元。
堅持資源整合。積極探索“現有房源(存量零星房源)+異地房源調劑”相結合的安置模式,創新“改串聯為并聯”工作法,提前啟動回遷籌備和分房工作;打破本村(社區)對應安置房回遷慣例,實行跨區域甚至跨城區房源調劑安置;利用現有零星房源加快安置等措施,進一步加快回遷。
引入市場專業力量。引進知名開發企業代建棚改安置房項目,通過專業化的房地產企業管理團隊,建造具備商品住房特色的高品質安置房;推行以安置房全生命周期“陽光公開”模式,引入專業物業企業進行服務管理。
數智賦能助力 布局“謀長遠”
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制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征遷安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系統性重塑征遷安置工作體系,細化征遷、建設、安置各環節流程,完善從征遷至回遷安置全過程“閉環”管理機制。
加強征遷安置系統建設。根據數字化改革與信息化、智能化建設要求,建設從征遷至回遷安置“一件事”閉環管理信息系統。
探索未來社區創建。鼓勵拆遷安置房小區因地制宜創建未來社區,依托新型數字化技術,建設融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社區管理新平臺,打造功能完善、具有特色的新型社區,讓居民體驗更便捷智能的美好生活。
下一步,杭州市將牢牢把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奮斗目標,堅守為民初心,積極回應群眾所盼,持續做好棚戶區改造這項民生工程,全力打造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的重要樣板。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