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舊名富溪津、石磯津,因薛令之是福建第一位進士且為官清廉,御賜“廉村”之名,村落被譽為開閩進士第一村。
在唐代,廉村是賽岐港上游的重要碼頭,便捷的交通、發達的農業和繁榮的經濟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客商。商貿發展帶動了文風興盛,廉村歷代人才輩出,自唐至清獲取各種功名者50多人,享有一門五進士、三代登高第的美談。
廉村北枕靈巖山、西倚南山,村后有湖山和獅巖山,廉溪蜿蜒形成“腰帶水”,為典型的負山抱水格局,十分利于居住。
廉村保留有完整的明清建筑風貌,包括古寨堡、古河道、古樟樹群等。明代村民筑城墻以御倭寇,稱廉村堡。村內遍布以石條、石塊精心拼嵌而成的八卦、太極、麥穗等圖形古官道,兩側尚存大型明清時期民居26座、清代祠廟4座。
廉村堡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平面呈橢圓形,周長約1200米,東西各有三個門,東向靠北的兩個門保存較好,堡墻內部用土夯筑,外墻用亂毛石和河卵石壘砌。廉村“五進士”厝建于清道光年間,因這里出了五個進士而得名,建筑坐西北向東南,由大門、天井左右廂房、主屋、后天井、兩廂房組成,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室內窗花雕刻精美,保存完好。
廉村留存至今的非遺文化極其豐富,平講戲是重要代表。福安人稱平講戲為“掏聲”,既有南戲柔曼溫婉的鄉音,又吸收了弋陽腔“一人主唱,眾人幫腔”的表現形式。明崇禎年間,廉村所在的福安就有平講戲班活動,到了清代演出更加頻繁,當時閩東北、浙南的很多村落都能看到,是漢族戲曲藝術中的瑰寶。
2012年,廉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近年來,通過整合村內“廉”元素,打造出了一條主題鮮明、風格突出的廉政文化教育旅游專線,展現“山水滌心、古村尚廉”的特色,積極發展配套旅游項目,開發廉溪水上游樂船、燒烤區、旅游商鋪等,在提高廉村知名度的同時,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村民收入。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