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不僅關系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還關系資源節約與回收利用,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推行垃圾分類,關鍵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在濟南市槐蔭區中大槐樹街道裕園社區,社區黨委運用“一線五網”工作法,即抓牢黨建紅色主線,編織機制、民生、互助、組織、文化五層網,破解一個個垃圾分類難題,激發廣大居民積極參與、說干就干的熱情,探索出一套垃圾分類社區治理的“裕園模式”,為抓垃圾分類奠定堅實基礎。
“我是黨員帶頭投” 黨建引領亮身份
黨建引領,就是統一思想認識,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凝聚黨員群眾的“主心骨”。裕園社區緊抓黨建紅色主線,即黨委抓支部、支部抓黨員、黨員帶群眾,黨的領導貫穿垃圾分類全過程。“我們以社區垃圾分類展示亭為依托,發動廣大黨員帶頭,現場參與垃圾分類公開課,第一時間讓社區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裕園社區黨委書記劉云香說。
不僅是現場教學,社區黨委提出“黨員1+1”方式參與垃圾分類,第一個“1”是指黨員每天必須前往垃圾分類投放點,投放一次廚余垃圾;第二個“1”是指每個投放點設立黨員體驗崗,黨員每月在垃圾分類崗體驗一次督桶員工作,讓每名黨員成為一面旗幟,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率先垂范,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群眾廣泛參與。“帶著這個倡議書,我們準備挨家挨戶再發一遍,不在家的就貼在門口,讓居民再加深對垃圾分類的認識。”裕園社區春陽黨支部組織委員劉名說。
緊緊圍繞“全域發動、全員參與、全時保潔、全面融合”的要求,裕園社區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從政策依據和實務操作兩個層面,做好社區“兩委”成員隨時培訓、黨員會議定期培訓、居民骨干集中培訓等,思想上接受了,行動上就快了,垃圾分類的指導也就更精進、更有力了。裕園社區垃圾分類工作自2020年4月開展以來,先后組織垃圾分類宣講活動50余場,懸掛垃圾分類宣傳標語30余處,發放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倡議書、宣傳頁等各類宣傳資料6000余份,受宣傳群眾達1.54萬人。此外,簽訂管理責任書240余份,進一步增加了垃圾分類知曉率和覆蓋面。
“撤桶誰管問群眾” 科學管理聚合力
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裕園社區,面積0.38平方公里,曾是濟南市有名的棚戶區。現有居民2792戶、7276人,80%是回遷居民,居民樓30棟,其中封閉式、半封閉式的僅7棟,由兩家物業公司管理。開放式老樓23棟,5棟實行準物業管理、18棟沒有物業,屬于典型的混合型社區。要在這樣的社區推行垃圾分類,必須因地制宜、科學管理、凝聚合力。
2021年5月開始,裕園社區按照“一個小區一個方案”的原則,以“能并則并、能合則合”為出發點,制定“撤桶并點實施方案”。同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升級改造。廚余垃圾分類點設在哪里?垃圾桶怎么撤?撤桶之后誰來管?社區黨委采取民事、民議、民決的工作機制,都讓群眾說了算,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居民自發守望撤桶點,運行不到10天,撤桶并點這一垃圾分類艱難任務完成。
伴隨裕園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改善了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也改善了鄰里關系。以撤桶并點為例,曾經熟悉的垃圾投放點撤并,給有些老人帶來不便,怎么辦?社區百人助老幫幫團發揮作用,為老人代投垃圾,老人們感動了、幫幫團獲贊了,社區也更和睦了。通過以點帶面、鄰里互助,裕園社區16號樓垃圾分類投放率達到96%以上。
不僅是垃圾分類,在基層社區治理中,裕園社區注重吸收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和物業公司、社區民警中的黨員擔任社區黨委兼職委員,每季度召開大黨委會議和黨建聯席會議,共同研究社區規劃建設重大事項。實施“六會”聯動,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居民議事會、老黨員金點子議事會、社區監委會、物業懇談會、社工專委會作用,形成多方聯動、多元共治的工作機制。同時,探索實施了提事、議事、決策、辦事、督查、答復“六步協商法”,對協商事項,社區黨委全程審核把關、牽頭組織、督促落實。通過參與式預算改革,創新“百姓點菜政府買單”模式,真正做到問需于民、問效于民,讓民生建設項目更加貼近民意、順應群眾期待。2021年6月,裕園社區黨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服務社區很光榮” 多元激勵見實效
“最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時,社區招募了28位督桶員志愿者,每天早晚各2位,一星期就是28位。最開始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招募這么多人,其實目的就是發動這28人再去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以點帶面,社區的常態化志愿服務就慢慢形成了。”劉云香說。為促使居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社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對積極參與投放廚余垃圾的居民,按照21天、10天、6天等不同檔次參與時長,分別給予不同獎勵;對參與率低的家庭,上門再指導、再監督,網格化管理,促進轄區垃圾分類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不僅是志愿與鼓勵,借助區里投資支持,裕園社區為家庭生活困難的垃圾分類督桶員發放補貼;社區黨委也對廚余垃圾分類點的管理進行提檔升級,采取“1+2+2+X”的管理模式,“1”是居委會管理人員一名,包掛網格,包掛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對督桶員在崗情況、工作情況及統計情況進行統籌管理;“2”是兩名專職管理員,每個投放點都有兩個管理人員,負責監督督桶員到崗情況,以及檢查廚余垃圾分類投放情況;“2”是兩名專職督桶員,分別在早晚兩個時間段進行值守;“X”是指每個投放點都有數名志愿者,以垃圾分類專職督桶員+志愿者的形式進行督桶,志愿者主要協助專職督桶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和廚余垃圾投放統計。
為更好地編織組織網,凝聚群眾力量,自2020年5月起,裕園社區整合社工和婦聯支委力量,著手有害垃圾分類宣傳,從每周收運一次,逐步形成一個月一次的常態投放機制;對可回收物,采取定點投放與兩個管理員上門收取的方式回收。2020年6月,針對社區5個廚余垃圾點,招募140名督桶員,呈現出黨員帶頭、娃娃參與、夫妻結對上崗的生動畫面。
“我從最開始就參與社區垃圾分類了,現在收運廚余垃圾可不再像之前地上都是污水了,大家參與熱情都很高,越來越自覺分類垃圾了。”社區志愿者馬萍說。今年年初以來,裕園社區7號樓三單元老黨員、單元長張鳳英,1號樓一單元黨員、單元長樊秀娟以及7號樓一單元單元長馬淑蘭,第一時間開展了樓道內的垃圾分類工作,她們自己購買了廚余垃圾桶,在樓道口設立了廚余垃圾臨時存放點,挨家挨戶通知本單元的居民進行垃圾分類,號召居民將廚余垃圾投放進樓下的臨時存放點,同時對參與投放居民進行記錄。如今在裕園社區,黨員連戶、單元長連線、黨小組連片的垃圾分類新模式已悄然生根發芽。
據悉,社區快報會及時報道參與垃圾分類過程中出現的好人好事,分享垃圾分類的經驗,中大槐樹街道和社區云香基金出資,獎勵垃圾分類督桶員。此外,還對有突出表現的志愿者進行出彩人家、最美督桶員表彰,張貼時尚人家光榮榜等,讓居民群眾在參與垃圾分類中感受價值感、獲得感與幸福感,齊心協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的“裕園模式”是以黨建帶群建,充分發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典型案例,將繼續助推垃圾分類這項民生工程駛向“快車道”,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