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吉安市緊扣“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目標,以城市更新作為推動發展的著力點,奮力打造城市更新的“吉安樣本”。今年3月,吉安市及其下轄永新縣列入第一批城市更新省級試點城市。
與民同向,讓城市更有溫度
吉安在城市更新行動中,樹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檢驗城市更新的工作成效。
結合籌辦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進一步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加快文化旅游、消費商貿城市建設等工作,在建設宜居城市、創新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韌性城市基礎上,以建設服務設施齊全、居住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生活便利智慧的宜居城市為特色,中心城區實施了廬陵后河旅游景區整體建設工程、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老舊公園綠地提升改造工程等50個城市更新項目,進一步補齊中心城區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因城施策,讓城市更有品質
后河貫穿吉安市吉州區城區,環繞吉安市城南廬陵新區,匯水面積24平方公里,它位于贛江之畔,地處吉安市中心城區腹地,穿城而過,蜿蜒曲折,自然天成。歷史上曾經風光無限,商賈云集繁華一片。然而由于歷史的變遷,后河沿線生態環境一度遭到破壞,極大地制約了后河流域的旅游開發。
近年來,吉安市將后河城市更新作為中心城區城市更新重要篇章。先后實施后河一期、二期、三期河道治理工程,改善后河水系和堤岸環境。如今的后河水清岸綠、生態優美、秩序井然。
2022年,吉安以承辦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系統開展古后河的水生態治理,以水系生態修復為主,同時與文化保護傳承、旅游、城市夜經濟發展等相結合,將產業發展融入城市更新,成功打造“后河•夢回廬陵”項目,并作為2022年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觀摩點之一,在會上驚艷亮相。該項目依托后河河道及周邊綠地,以“沉浸式光影夜游”為主線,以“古夜游后河”為主題,以橋為引,以船為媒,設置大唐歌飛、千里江山、廬陵狀元等八大沉浸式光影場景,打造一條夢幻的廬陵文化長河,讓游客“船行詩畫里,夢游兩千年”。
更新與保護并行,讓城市更有厚度
吉安自古人杰地靈,文化發達,民風淳厚,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之稱,更有“文章節義之邦”美譽。吉安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加強廬陵文化、紅色文化等吉安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傳承,保護好傳統文化基因,防止城市記憶消失。
一方面,大力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推進中心城區內水巷、能仁巷圣恩堂歷史文化街區等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北門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和白鷺洲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最大程度地保護廬陵古韻,傳承廬陵文脈。投入1.6億元實施白鷺洲書院公園改造工程,全面修復白鷺洲書院古建筑群;完成了古南塔、陽明書院等歷史文化古跡保護工程。2020年10月,全省首部對紅色文化遺存進行全面保護利用的地方法規——《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正式出臺實施。
另一方面,加強建筑風貌管控。保護好傳統文化基因,將吉安特色和文化融入城市規劃和建設。如,吉安西站主站樓的外形采用了象征革命搖籃的井岡山五指峰的標志性造型,新建吉安西站站房及相關工程入選了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陽明西路及中央景觀工程兩邊及中線的綠化帶采用了狀元帽上的孔雀翎圖案作為主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