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爐的《安徽省城市體檢報告》顯示,安徽省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市政公用設施水平明顯提高、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反映出該省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城市病”,如宜居性不優、老舊小區改造比例不高、電梯加裝進展緩慢等。
針對這些“城市病”,安徽省將統籌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生態修復、城市功能完善等十大工程,提高城市更新的整體性。突出“片區統籌”,組織各市以城市片區為單元系統化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生態環境改善、綠色低碳建設、特色風貌塑造、城市安全管理等。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將加快推動開展國家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建設,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合肥市已經在爭取申報國家城市更新試點。”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編制城市更新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確定城市更新改造目標、時序和實施單元。根據目標,到2025年,全省城市更新行動取得重要進展,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城市結構、功能、布局逐步調整優化,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加快轉變,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據介紹,安徽省將強化城市體檢成果應用,指導將城市體檢報告反映的問題納入城市年度重點工作和“十四五”城市建設相關規劃、任務清單,作為實施城市更新的依據。
做好“建”的文章,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設施短板;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加快停車場和充電樁建設;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和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建設;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力度,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合肥模式”。
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推進適老化改造,支持電梯加裝,鼓勵一次改到位;開展城市危舊房安全排查整治改造,確保居住使用安全;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大雨污混接錯接改造修復力度,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
做好“保”的文章,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保護利用,注重采用“繡花”“織補”等方式,建設文化展示、傳統居住、特色商業、休閑體驗等特定功能區,復興傳統業態,彰顯城市特色風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