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綠道看美景,散步徜徉公園間。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在昆明人的生活中出現。在慢行步道上悠然散步之時,“幸福”“快樂”“舒服”這些詞語總是被昆明人掛在嘴邊,這就是昆明人對慢行步道建設所帶來的生活慢節奏的情感表達。
為了讓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適,近年來,云南省昆明市統籌實施、規劃建設慢行交通系統。其中,慢行步道滿足了市民休閑、健身的多種需求,他們在感受慢行步道兩旁新風景的同時,可以體驗慢生活的節奏,幸福感不斷增強。
統籌規劃 路景相容
據了解,城市慢行系統把步行、自行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主體,引導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等出行方式,以有效解決快慢交通沖突、慢行主體行路難等問題,打造安全、通暢、宜人的出行系統,形成快慢相宜、剛柔并濟的宜居城市交通體系。在城市慢行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慢行步道的建設為市民步行出行提供了便利。
昆明市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市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因此,在建設慢行步道時,昆明市相關部門統籌規劃,盡可能使步道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展示了昆明市“山、水、城”相容共生的獨特城市風貌。比如,2021年3月,昆明市計劃啟動環滇池慢行系統建設工程,串聯起環滇池濕地及景觀,以充分發揮滇池及濕地的生態和景觀效益,讓市民親近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
前期規劃中,環滇池慢行系統包括生態步道、騎行道和外圍步道三部分。生態步道為濕地內部道路,主要作用是將市民引入濕地,讓他們更好地體驗自然,在具備直接連通條件的濕地與濕地之間,將設置生態步道進行貫通。而騎行道與外圍步道的作用主要在于聯通環滇池生態廊道,利用環湖路以及高海公路等濕地外圍道路進行設置;同時,生態步道與外圍步道之間每隔一定距離進行銜接,形成小循環。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昆明市圍繞星海半島、寶豐半島、福保半島三個半島建設環滇池慢行系統,已于2021年年底實現全線貫通,目前正進行慢行系統的局部優化工作。
一步一景 風光獨好
“慢行步道空氣好、景色美,一路上繁花似錦,不同的季節都有各種花開,每次到這里散步,我都覺得很幸福。”談到昆明市最近幾年增加的慢行步道,市民李先生感慨地說。
在李先生居住的地方旁邊,去年新增了一條慢行步道——安寧螳螂川慢行步道。這條步道處處都是景,有花團錦簇、百花爭艷的鮮花步道;有綠樹成蔭、曲徑通幽的林蔭步道;也有以自然風光為主、奇花異草點綴其中的生態景觀步道。
安寧螳螂川慢行步道集合了健康步道和自行車慢行道,兩條道路之間用多種喬木、灌木相隔。與螳螂川河流相鄰的健康步道更加靜謐,適合喜歡觀景、休閑散步的市民。目前,安寧城區段到溫泉段的安寧螳螂川慢行步道已經貫通,沿線配備了休息區、觀景臺等地方,更好地滿足了市民臨水觀景、休憩等需求,為他們提供了游玩的好去處。
而昆明市滇池草海東岸的彩色步道則自成一景,這條步道藍紅相間,橫跨草海,下穿隧道,南到滇池大壩附近,道旁的綠植整齊美觀,為市民休閑散步增景添趣,吸引了諸多市民來此“打卡”。
為民服務 細節滿滿
總長1950米、與機動車道隔離、非機動車單向通行……這些都是“翠湖慢行跑道”的特點。昆明市實施“翠湖慢行跑道”建設工程是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跑步環境。
為了確保這一工程的知曉率,讓市民的意愿得以充分體現,昆明市相關部門發放了《關于翠湖環路非機動車道改為逆時針單向通行的民意問卷調查表》,征求市民的建議,同時發布《實行翠湖環路非機動車單向通行管理的公告》,以實現非機動車、機動車、跑者各自為道,解決人車混行的安全問題。該跑道已于2021年5月開放給市民使用。
據了解,“翠湖慢行跑道”以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正門為起點,全長1950米,象征著云南省在1950年解放。此外,在起點處還專門設置了長約24米的備跑區;采用木質隔離花箱將跑道與機動車道進行分隔,花箱內種植紫色的矮腳牽牛花,并用感應燈和燈帶進行照明裝飾,讓市民在跑步時也能感受到翠湖優美的環境。
昆明市還實施了翠湖片區的人行道、行車道整治,排水管網建設,建筑外立面清洗刷漆和景觀工程節點提升等工作,不斷改善城市面貌。
目前,在昆明市,慢行步道不僅僅承擔著出行功能,而且步道沿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讓市民能在散步時賞景,體驗來自昆明的慢生活。一條條慢行步道的貫通,裝點了城市,也通達了人心。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