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公眾出行需求、有效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構建綠色出行體系,近日,《重慶市城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出臺,破解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難題。
據了解,《導則》出臺后,中心城區8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將按照要求規范單車停放。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8家企業已經撤銷了軌道交通站等沿線的停車點,共享單車已全部轉運至規劃的停車場內。
因地制宜 強化統一停放標準
《導則》明確,通過全市統一停放區域設置標準,引導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合理有序投放車輛,同時結合重慶市的地形地貌特點,規范單車停車點位設置。
路側帶寬度低于3.5米的道路禁止設置共享單車停放區。臨近城市軌道車站出入口設置共享自行車停放區的,應沿出入口地面亭圍護結構兩側及后方地坪設置,且應后退地面亭平臺前的踏步前緣不小于30米的距離。停放區應當分組設置,每組長度不得小于1.8米、不宜大于25米,組與組之間應設置間距不小于2米的隔離帶,相鄰組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4米。此外,停放區位于盲道與建筑物之間的,停放區離建筑物立面之間有行人通行寬度,車頭統一朝向車道;停放區緊貼建筑物立面的車頭統一朝向建筑立面。
規范有序 合理利用城市空間
目前,重慶市中心城區共享單車總投放量計5.67萬輛,主要投放在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地。據統計,兩江新區投放2.2萬輛,高新區投放2萬輛,每天有近30萬人次使用共享單車出行。
《導則》指出,共享單車停放管理實行正負面清單式管理,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劃設自行車停放區域,實施有序停放,其他區域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建立日常巡查機制,督促各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做好所屬投放車輛的日常維護和停放秩序管理工作,加強車輛調度、停放和日常巡回維護管理,確保車輛分布合理,防止聚集擁塞、過量停放,維護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重慶市將借助智能管理系統,改善路面停放秩序,開展業務自查,提升市民文明用車習慣,確保停放區設置安全有序,運營更加精準高效。同時,強化監督,督促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設立本地服務公開電話,及時受理社會各界反映的問題,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鼓勵社會公眾發現、制止、糾正各類共享單車不文明的停放行為。
據了解,《導則》還對共享單車的投放與停放提出要求:不得占用城市綠道;不得占用盲道和無障礙設施;不得阻塞人行通道停放;不得占用消防通道;不得占用公交站臺候車區域;不得占用地鐵出入口;不得占用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不得占用在已設置停車區之外的區域;不得將公共通道或公共場地變成共享單車的臨時集散地;不得利用車身做廣告。
模式更新 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導則》的制定堅持“因地制宜、安全有序、便民利民、協調美觀”四大原則,既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又方便市民快速便捷存取車輛。科學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間,規范設置單車停車點,控制單車總量,確保停車點高效運轉。
其中,重慶市高新區為配合《導則》落實,推出“四個一”的共享單車“互聯網+智慧化”管理模式。即一個電子圍欄治“亂放”:利用先進的定位系統,設立電子圍欄停泊點;一個騎行APP(應用程序)助出行:一個手機軟件提供共享單車服務;一套工作制度保“聯動”:建立了共享單車工作調度會、約談警示、激勵與退出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一支隊伍抓“整治”:一支專業的執法隊伍定期對共享單車亂停放等問題進行巡查。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導則》宣傳,從三方面加大推廣力度,一是確保停放區設置的安全有序,嚴格把控停放區選擇,確保停放區安全可使用。二是深入推進停放區設置便民利民,結合區域實際以滿足市民出行需求為出發點,方便使用和停放。三是統籌停放區設置,科學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間,規范設置,控制總量,高效使用。
重慶市將推動更為整齊有序的共享單車管理新模式,并與城市景觀相協調,營造一個更加整潔、亮麗的宜居環境,提升市容市貌,讓共享單車的綠色出行方式更便民、更規范。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