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產業為基。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不折不扣地堅持。
圍繞高質量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工作,浙江省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通過聚焦集群協同發展、產城融合發展、打造特色品牌等做法,把優勢做強、把特色做好、把產業做大,全力繪就共同富裕新畫卷。
聚焦集群協同發展
打造共富生態鏈條
產業協作形成共富鏈條,以集群建設思路聯動打造,明確“藍圖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興、設施共建、服務共享、社會共治”的“六共”原則,這是杭州市推動美麗城鎮集群化發展的創新思路。當地美麗城鎮集群以多鎮產業協同發展為切入點,讓共富鏈條不斷延伸。淳安縣臨岐鎮聯合周邊三鄉組建淳北中藥材產業聯盟,編制《淳北區塊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共建中藥材產業鏈條,打造中藥材溯源基地14個,全年交易額達3億元;推出“淳北聯盟潤養身心”旅游路線,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
通過地企合作、打造特色精品,杭州市美麗城鎮建設正不斷釋放產業發展新活力。當地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美麗城鎮集群打造,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注入市場活力。臨安區湍口鎮與“云之雀”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以省級非遺紅毛獅子為原型的湍口吉祥物、旅游衍生品,形成特色溫泉IP,有效推動了當地特色旅游線路蝶變升級。建德市以杭金衢三地“蓮”動美麗城鎮集群的形式,開展各類節慶活動和非遺聯合展演,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以文賦能建設共富示范帶,實現了“以文育人、以文興業”的目的。
聚焦產城融合發展
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杭州市堅持向存量要空間、向集約要效益,打好存量土地“全域盤活”組合拳,以產業一體化推動城鄉一體化,探索出一條空間結構更優化、資源保障更有力、百姓生活更富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錢塘區河莊街道積極探索小微產業園建設和樓宇產業培育新模式,形成“2+N”產業布局,深度打造15分鐘產業圈,并與農商行簽訂樓宇合作框架性協議,建設創業平臺,打造河莊街道首個稅收億元樓。
“我們以‘產、城、人’融合發展為導向,投資1.45億元打造時代鄰里街,占地33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包含會客中心區、休閑服務區、雙創智造區以及人才公寓區四大功能區塊,為周邊人群提供一站式新型產業服務和商業配套。”蕭山區戴村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杭州市在大力實施醫療衛生、養老教育、公共交通等民生改善項目,推動產業配套、公共服務向外延伸,提升鄉鎮服務水平。
強化三產融合,創造共富源頭,當地還不斷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充分利用二三產業優勢,讓農業真正“跳出農業”“超越農業”,以農促旅、以旅帶農。在西湖區龍塢茶鎮長埭村,一座“旅游+文創”深度融合的新生代文化藝術村落,吸引國內外游客超過15萬人次,營業收入近4500萬元,直接稅收近120萬元,周邊村社民宿、茶樓等市場愈發火熱。
聚焦特色品牌打造
為美鎮發展添注腳
“我們已經連續舉辦八屆中國筆業博覽會了,現在不但要繼續提升知名度,還要充分利用展會平臺,積極招引行業配套企業入駐。”據桐廬縣分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整合、集聚、完善分水制筆產業鏈,該鎮不斷吸納周邊地區務工人員,增強就業市場活力。
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美麗城鎮建設的重要標準。杭州市通過突出抓好主導產業發展、主體企業培育、主打品牌建設等一系列工作,不斷做強各地產業優勢,拓寬增收致富發展路子,探索特色產業帶動周邊鄉鎮共富新模式。當地還充分發揮各縣(市、區)特色小鎮要素集聚優勢,強化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推動“院所—平臺—企業”創新鏈條雙向聯動。余杭區瓶窯鎮聚焦航空特色產業,規劃建設中國(杭州)航空科技小鎮,以高端航空航天孵化項目、科創園區、未來社區及重大基礎設施等為建設重點,打造“一核兩翼、五鏈融合”的航空產業生態圈,加快建設航空制造和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高地,預計實現航空產業總值100億元,新增稅收1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
此外,淳安縣還立足數字賦能強化經濟效應,采用“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模式,不斷提質產業發展生態,為新時代杭州數字經濟在美麗城鎮發展增添新注腳。(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2.04.15 記者 龔后雨 通訊員 殷志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