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日照市住建局厚植為民底色,堅持以“加強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部署為引領,做到“新標準”“新技術”“新理念”三向發力,以實施新標準為切入點,以推廣新技術為突破口,以貫徹新理念打造新引擎,積極探索“帶圖施工+工匠負責制”的新型農房建設新路徑,不斷提高農房品質,賦能鄉村建設水平。
一、“講堂+現場”,以新技術充電賦能建筑工匠
組織召開全市新型農房建設培訓講座,講授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在農房抗震改造中的應用,全市各級住建部門共計150余人參加培訓。
為深化“講堂”技術應用,將“講堂”延伸至實踐一線,以五蓮縣農房建設為試點,以合作高校技術科研團隊工程師為主體,對建筑工匠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培訓,嚴格按照“加固部位放線+基礎面層處理+壓抹混凝土+養護墻體”四步改造流程施工,確保“房屋四角+縱橫墻+墻頂+墻面”的四維加固模式落實到位。
組織召開了全市新型農房建設現場會議,深入現場觀摩五蓮縣農房修繕加固試點,通過直接感觀和現場交流,進一步著力加強農房建設新技術培訓。今年以來,全市共培訓建筑工匠400余人次,以農房建設新技術、修繕加固新方法、裝配式建設模式培訓重點,不斷拓寬建筑工匠知識面的同時,更大大提高了工匠的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房建設品質的做法成為建筑工匠的共識,全市新型農房建設“試點先行、以點帶線、由線拓面”的模式已逐步推開。
二、“設計+專業”,用新標準帶圖施工抗震農房
因全市全域抗震設防烈度與部分區域不一,探索如何“少擾民、少花錢、時間短”保證修繕類危房改造達到抗震要求,多年來始終是困擾日照市農房建設的難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新發布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規程》,為農房抗震改造提供了新的選擇。日照市將執行新標準作為抗震房加固的突破口,選用西安建筑大學科技大學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技術,在五蓮縣先行試點,形成了“一戶一圖、九個步驟、專業鑒定”帶圖施工的農房建設路徑。
(一)一戶一圖。即因地制宜,分戶施策。五蓮縣根據房屋的不同結構形式,充分尊重農戶意愿,進行農房抗震設計,形成《房屋加固工程施工圖》,真正做到“一戶一設計,一戶一方案”。東港區根據當地既有農房戶型,編制完成了《東港區農村抗震房施工通用圖集》,要求農戶參照圖集進行建設。又根據當地7、8度抗震設防烈度要求,總結提煉了2間房、3間房等8套加固改造施工方案,確保農村抗震房建設有圖可尋、有標準可依。
(二)九個步驟。抗震房加固改造嚴格按照“農戶個人申請、農房抗震性能鑒定、集體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簽訂協議、抗震設計、組織實施、竣工驗收”九個步驟開展,確保改造有依據、質量有保障。
內加固模式開工前
內加固模式竣工后
外加固模式開工前
外加固模式竣工后
(三)專業鑒定。施工結束后,由專業第三方驗收機構參照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規程》,出具《農房抗震檢測鑒定報告》。對改造后農房進行全方位驗收,進一步確保抗震加固改造“內外兼修”。
目前,全市已完成高延性混凝土農房抗震加固改造17戶,147戶提交了改造申請,308戶表示有改造意愿。
三、“裝配+低碳”,用新理念助力綠色農房建設
著眼鄉村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廣裝配式綠色農房建設。構件采用工廠化生產,質量標準嚴、生產效率高、安裝快、養護時間短,真正做到節水、節能、節時、節地、節材以及低碳環保,高標準實現“五節一環保”。在東港區陳疃鎮、莒縣龍山鎮結合鄉村振興建設,同步探索推動低碳、零碳建筑(社區)試點建設與新型農房建設試點相結合,提升推動城鄉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