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體現著城市的溫度。近年來,天津市無障礙設施覆蓋率持續提升,這種提升不僅體現在無障礙設施的入戶改造,還體現在公共無障礙設施的增加。這些溫暖的舉措真真切切地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分憂解難。
據了解,目前天津市的大中型建筑及新建建筑中,無障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社區無障礙改造率達70%以上;無障礙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也幫助殘疾人實現順利出行。
按需定制 改造居家環境
“衛生間改造后,如廁、洗澡都方便多了。我在使用防滑淋浴椅的時候,把凳子和扶手放下來,坐上去就可以淋浴了,使用完畢,再拉上去貼在墻上,既方便又不占地方。”天津市河西區的張先生指著自家衛生間的防滑淋浴椅高興地說。
這得益于天津市持續優化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建設。圍繞按需定制、按需幫扶、按需提供無障礙設施改造的理念,天津市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機制,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家庭生活設施無障礙改造,同時對殘疾人所居住樓棟和社區內的公共設施進行無障礙改造。
為切實做好這一工作,天津市組織人員深入社區開展摸底調查,詳細了解社區智力殘疾人、肢體殘疾人、視力殘疾人等的不同生活需求,緊盯殘疾人群體在居家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確定不同內容的生活設施無障礙改造項目。隨后組織專業人員入戶,到殘疾人家庭現場模擬殘疾人出門、如廁、洗澡、做飯等生活場景,并與殘疾人本人及其家屬反復溝通確認,明確每戶無障礙改造內容,精準設計個性化改造方案,最大程度滿足殘疾人的差異化需求,提高改造項目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今年將繼續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提供衛生間無障礙改造、廚房無障礙改造以及社區樓門口的坡道和扶手無障礙改造,方便殘疾人的居家生活及出行。”相關負責人說。
全面排查 完善公共設施
“這個公共衛生間周邊有公園、菜市場、學校,使用率特別高。這些新改造的無障礙廁位為殘疾人和老年人如廁提供了方便。”紅橋區清源道公共衛生間的保潔人員介紹說。
據了解,天津市各區對轄區內的公共衛生間進行無障礙改造。在具備改造條件的公共衛生間出入口增建適于輪椅通行的坡道、坡道外側安裝不銹鋼扶手、更換衛生間內老化缺失的扶手、整修衛生間外的不平整路面等。
除了公共衛生間,天津市還以商場、超市、菜市場等公共場所為重點,開展無障礙設施建設,新建改造無障礙坡道、扶手等設施、統一制作更新無障礙標志牌,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化環境。
此外,按照《天津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的要求,天津市大中型公共服務場所的公共停車場和大型居住區的停車場根據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設置并標明了無障礙專用停車位,方便殘疾人等在外出行時存放交通工具。
今年,天津市將“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列入20項民心工程中,對有需求且具備改造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家庭進行扶手安裝等無障礙改造,適配淋浴椅、盲人語音手機等無障礙產品。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天津市將著重圍繞家庭無障礙設施更新,至少幫助5000戶殘疾人家庭完成改造,讓他們的生活更舒適、更安心。(金艾)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