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和工作人員打聽了進度,8月底小區改造應該就完工了,我們的房子很快就能變新了。”近日,四川省樂山市的周女士樂呵呵地說。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好看”又要“好住”;既要提“顏值”又要提“內涵”。
據了解,2022年樂山計劃再改造老舊小區589個,將惠及居民3.2萬戶,繼續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指數。
全面改造問題 便利居民生活
周女士所居住的小區是“老公房”,隨著時間的流逝,住宅小區也從曾經的洋氣方便,逐漸變得衰敗破舊。
“每次遇到刮大風的時候,我們都不敢在樓下走路,離著樓棟要遠遠的,墻面現在老化了,有時候會有東西脫落,一不小心就被砸到了。”小區居民金先生說,不僅如此,樓頂防水措施也有點“失效”,下雨的時候屋內潮濕不已,雨勢過大的時候房頂還會漏水。
由于小區使用年限較長,排水管堵塞較為嚴重,經常需要請人清理,滲水、反味時刻困擾著小區居民。樓道里線路亂接現象嚴重,往往分不清線路的歸屬,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我們住的一點都不巴適。”
為給小區居民排憂解難,今年,樂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再次組織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經過近2個月的施工,小區墻面進行了重新加固、粉刷,新鋪設的管道不再漏水,樓道里各種線路也全部重新規整了一遍,外墻上還增加了空調外機的隔柵。
“這次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主要包含有對外墻的修繕、地下管網的改造、活動及綠化空間的設置,還有適老設施、健身器材、車棚、監控等設施的增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周女士居住的小區共有3棟樓房,改建進度已完成70%,再完善一些門禁、消防、綠化等路面的配套設施,就基本完成了。
推動電梯加裝 居民“一鍵回家”
“小區改造以后環境特別好,大家還一起在花園種了花,現在有電梯了,下樓買菜和散步更方便了。”居民張女士說。
作為老舊小區改造重要組成部分,老樓加裝電梯一直是居民關注的熱點。在桿石橋街道樂山小區的施工現場,加裝電梯工作進行得熱火朝天。
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樂山小區50多棟樓中,有近30個單元、20多棟樓已經加裝電梯,還有部分單元正在進行加裝電梯施工,“一鍵回家”成為越來越多社區居民的“福利”。
在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中,樂山市大力推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主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中符合獎補條件的,財政補貼從之前的每臺10萬元上漲到每臺15萬元,推動完善主城區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既有住宅居住品質,改善既有住宅居民住房條件和人居環境。
樂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其他部門出臺《樂山市主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實施方案》,對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施工管理、資金籌措、電梯歸屬等方面進行規范,做到“能加則加,愿加快加”。
同時,加快出臺樂山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配套政策,強化規劃統籌和片區聯動思維,積極探索國有平臺公司參與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項目。積極推進“一窗式”受理、審批、辦結,使既有住宅電梯增設項目審批便捷、監管到位、服務更優,到“十四五”末,力爭實現樂山主城區既有住宅電梯增設450部以上。
挖掘嘉州底蘊 提升文化內涵
走在樂山市的街巷中,不同樓棟有著不同的外墻設計。有些噴涂了小青磚的花紋,有些則系上了嘉州“紅腰帶”。這源自于樂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結合城市文化內涵,在實現人居環境的舒適性的同時,融入了嘉州文化底蘊。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既要修繕也要注意“保護”。在建筑臨街面搭建腳手架時,在雙立桿底部加腳墊保護好原有的路面;為腳手架裝上雙層硬防護,保護行人安全;在施工現場通道出入口增設警示標語標牌進行提示;修繕有裂痕的圍墻和小區大門時,施工方和社區進行溝通后,加入文化建設宣傳的設計,讓老舊小區重新煥發出不一樣的文化風貌。
今年6月,樂山市入選四川省開展省級城市更新的試點名單。在推進城市更新的同時,樂山市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抓緊研究古城保護的相關辦法,并完成了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
頒布施行嘉州古城保護辦法,優化老城風貌和業態,保護古樹名木和城市原生樹木,加強歷史城區內傳統建筑、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制定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管理辦法,認定公布市縣級保護對象,編制專項保護方案,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據介紹,后續,樂山市將對牛咡橋致江路片區更新、“嘉州鳳眼、城市陽臺”、桂花樓-皇華臺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等5個重點示范項目進行打造。以老城核心區為例,根據劃片范圍對其內交通流線、停車引導、雨污分流、景觀綠化、歷史保護、業態提升等進行引導規劃,逐步提升城市的文化深度。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