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寬街窄巷、直達邕江邊的“水門”親水步道;歷史悠久的黃旭初故居、邕寧電報局……獨特的建筑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邕城風貌,歲月的烙印彰顯著南寧的文脈與底蘊。
近日,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出,為存續南寧老城區場所記憶,推進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項目,加快推進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延續和彰顯城市文脈,留住城市獨特濃厚的“煙火氣”。
存續老城記憶 擬將“水門”重新開向民生廣場
一條老街,一段歷史。“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座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莫過于條磚瓦間的老街小巷。
為存續南寧老城區場所記憶,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推進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項目,結合“三街兩巷”、傳承文化、挖掘歷史,對“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擴充延伸。
“落雨大,水浸街……”這首舊日流傳的歌謠,也是南寧水街曾經的寫照。說起南寧的水街,“老南寧”們眼前就立即浮現出飄香的生榨米粉、粽子、鴛鴦糊等傳統美食。與此同時,作為具有百年歷史的老街,水街也見證了南寧從開埠至今的歷史,并留下了騎樓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筑。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水街歷史文化街區傳統空間為連續的騎樓界面,呈現出開放性、低密度、尺度宜人的空間形態,將打造成為嶺南典型檐廊下的都市空間。街區空間豐富,有寬街、窄巷的結合,與水岸邊聯通,形成錯落的場地與平臺。
過去的江邊,是重重疊疊的屋檐和二樓清晰可見的“水門”,現如今防洪堤的建設雖然使城市不再輕易遭受洪水的侵害,卻也隔斷了市民的親水路徑。為此,擬將“水門”重新開向民生廣場,打造由“三街兩巷”倉西門至民生廣場的視覺通廊,讓市民更便捷地到達民生廣場,走向邕江岸邊,體驗親水樂趣。
挖掘特色資源 中山路更新改造形成體驗核心點
華燈璀璨,流光溢彩,要說夜晚的南寧哪里最熱鬧、最具“煙火氣”,不得不提中山路。中山路美食街的街道兩旁,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各色美食有序排開,令人垂涎欲滴。
為加快推進中山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延續和彰顯城市文脈,優化城市功能,改善歷史文化街區人居環境,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促進南寧市文旅融合發展,中山路延續“沿街商業騎樓,內部圍合街坊”的傳統肌理,梳理和整合現有的內部建筑,通過適當的拆改,增加了庭院、小廣場等開放空間。同時,引進休閑時尚、文創藝術、傳統工藝、旅游游覽、特色民宿等業態,豐富街區功能,補全街區活力短板。規劃中山路美食餐飲軸線,依托現有品牌,恢復老字號,保留中山路的味道,打造“24H超活力”歷史文化街區。從歷史、文化、環境等方面挖掘步行街的特色資源,通過更新改造,形成一個個讓人駐足體驗的核心節點。
在城市建筑方面,通過中山路“留、改、拆”設計方案,擬修繕修復建筑狀況較好、有價值有特殊意義的建筑,使其成為街區歷史的見證,保留現有的建筑墻體,通過有效方式實現結構加固。對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建筑,可結合使用需要,以修復為主并作局部改造,讓新與舊形成有趣對比;對于立面破壞嚴重、風格迥異的建筑進行細致清理,并重新改造其立面,使得建筑整體融入歷史街區。
以保護更新為策略 滿足歷史文化傳承的需求
如果說碧空如洗、山清水美、綠樹掩映是對南寧白天的概括,那么,南寧邕江兩岸的夜就可以用流光溢彩、霓虹燈閃爍來形容。
為優化“一江兩岸”景觀,提升邕江及兩岸的景觀吸引力,以邕江及兩岸現有的生態景觀環境為基底進行局部綠化美化,豐富沿岸紅色資源、歷史人文和網紅小品景觀,采用現代燈光及投影技術,利用江面、橋梁及岸線構筑物打造多個具有文化氣息、動感、主題鮮明的夜景燈光表演秀,在多處江岸打造具有宣傳功能的戶外展示媒體,并通過特色的主題節慶活動策劃,與水陸景觀、燈光聯動,在邕江上空進行無人機藝術表演,打造動感十足的邕江水陸空景觀。
在現有城市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以游船為落點,以濱水綠地和現有各類旅游資源為載體,自西向東,打造“西城時光、古城故事、都市記憶”三大品牌。圍繞三大品牌,通過環境氛圍營造、景觀小品設計、特色活動組織、主題項目開發建設等方式,構建鮮明的文化體系,打造邕城“不一樣的煙火氣”。
文物建筑是歷史的時代特征和城市記憶的重要元素,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出要為歷史文化街區留下重要回憶,使歷史文化街區有故事可說。該局以保護、更新為策略,根據其歷史文化價值進行保留和保護,滿足整個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和歷史傳承。
中山路內的黃旭初故居、邕寧電報局,既有南寧傳統民居特色,又具有中西結構風格,增加其文化展示功能,成為南寧老字號展示中心,并為其規劃非遺體驗+文創功能,通過文創商店、老字號商鋪的業態引入,將非遺賦予物質載體,傳播傳統特色帶來的趣味性。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