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辦法》實施至今已有7年,在其引導下,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
今年,又一種新模式誕生。即使不是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的責任人,也可以通過全市72個“市容環境觀察點”,為優化提升美麗街區和薄弱區域的市容環境提出真知灼見。
密云路玉田路路口一側的密云小區最近新添了一塊帶有二維碼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觀察點”牌子。
新上任的“觀察員”楊飚是四平路街道的一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昨天下午,他用手機掃描牌子上的二維碼,頁面立刻跳轉到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官方微信的留言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只要事關身邊的市容環境,有什么問題、建議可以隨時提,會積極跟進處理。
“市容環境觀察點有效激發了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讓美麗街區變得更接地氣。”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借助“市容環境觀察點”,市民不僅能對身邊的市容環境提意見,還能參與整座城市公共空間的管理和監督,發揮“主人翁”的作用。
夾在華東政法大學和蘇州河步道華政段當中的“館下”咖啡館,在今年3月1日掛上了“市容環境觀察點”的銘牌,它是上海第一個市容環境觀察點。
“館外的12個公共座椅由我們協助管養,通過掃描二維碼向管理部門反映所在區塊城市家具的最新情況。”咖啡館負責人兼“觀察員”李喆峰表示,步道開放后,咖啡館客流量增加了至少一半,這些公共座椅經常會有買了咖啡的游客去坐,只要有點臟亂,店員空閑的時候都會主動擦一擦、理一理。
一名“觀察員”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市民正在加入“觀察員”的隊伍。掃描“館下”咖啡館附近的市容環境觀察點二維碼,填寫并提交調查問卷后,相關信息將傳輸到長寧區市容環境數字化管理平臺,成為公共服務設施實施日常精細化管護的重要依據。
“通過數字化賦能,市容環境觀察點和城市家具相當于一個個數據終端,用接地氣和高效的方式采集人民建議,促使公共空間的品質往更因地制宜、更貼近民心的方向去提升。”長寧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長寧區首批城市家具正在推進數字化賦能。臟了、破損了、有隱患……一有問題,熱心人的反映和建議將“秒傳”管護單位。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