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武康大樓街區“微更新”已完工,據了解,上海徐匯區以武康大樓這一地標性的優秀歷史建筑為“試驗田”,圍繞“三減三增”的基本理念以及“打造全球城市衡復樣本”的總體目標,通過精品項目化建設,全力推進衡復風貌區的精細化管理。
風貌民生爭做“加法”
自2011年武康路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后,便吸引眾多漫步、攝影、旅游人群前來打卡,作為一棟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建筑,武康大樓的外立面繼承了巴黎“水刷石”的風貌,同時也采用了浪漫主義風格的紅磚,它已歷經多次風貌保護提升。“此次‘微更新’采用‘修舊如舊’這一原則,我們多次邀請專家到現場進行詳細考證和研究,從而再現建筑的原有風貌。同時,針對老百姓提出的漏水多、環境差、管線亂等問題,通過綠化景觀提升、電梯更新、廚衛綜合改造、走道管線梳理等方式,提升老百姓獲得感。”上海市徐匯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立面附著物巧做“減法”
隨著現代使用功能需求的增加,武康大樓外立面附著物一再增多。因此,修繕工程在立面附著物方面狠做“減法”,將二樓牛腿部位空調機架全部移至內天井,將二樓以上所有空調機架位置進行規整,做到“橫平豎直”,并將外立面雨棚、晾衣架全部拆除,盡可能將附著物對原有風貌的影響降到最低。
綜合管理搶做“乘法”
此次武康大樓風貌保護修繕工程,借鑒衡復風貌區管委辦這一平臺盡可能發揮“乘數效應”,結合了架空線入地、立面整治、綠化景觀提升、物業精細化管理、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力爭通過“一攬子”的綜合解決方案,提升武康大樓區域性整體風貌。
安全隱患狠做“除法”
武康大樓建成已近百年,建筑的原始材料已經出現一定的老化現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徐匯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堅持“安全是一切的底線”原則,一是在原有檢測報告和結構修繕方案的基礎上,組織專業隊伍針對頂層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裝飾部位再次開展了紅外線專項檢測,并制定了有針對性的修補措施;為多次優化換裝空調機架的方案,采用不易銹蝕的輕質材料以及“一體式”的結構。同時,結合“網格化2.0”建設,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上海精細化管理“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的工作要求。
武康大樓優秀歷史建筑修繕工程作為示范性保護修繕工程,推行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探索風貌區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大力推進上海市的舊住房改造步伐,從而實現“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的美好愿景。修繕后的武康大樓,真正把“建筑可閱讀”打造成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和上海大都市的“金名片”,承載上海在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方面的探索與追求。未來以武康大樓為中心,將沿線道路相關的居住類直管公房歷史建筑逐步納入修繕計劃,從而將“武康大樓效應”逐步向衡復風貌區整體輻射、延伸。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