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用“城鄉全覆蓋,資源化利用率100%”,實現垃圾分類從1.0版德治普及、2.0版法治管理、3.0版智治賦能的飛速跨越。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整體工作位列全國大城市第二、浙江省第一。如今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用美麗清潔的城市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連日來,寧波城管部門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大街小巷督導基層和社區進一步做好環境整治和垃圾分類。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精細垃圾分類,保持社區和家庭清潔衛生。走進鎮海區招寶山街道車站路社區紅房子小區居民周德成的家中,在他的工具間能看到二胡、板胡、胡琴等多種樂器。這些樂器可不一般,它們是周德成利用廢棄高壓鍋、舊木板、瓶蓋、掃帚柄、腳踢線各種生活垃圾廢舊物做成的。“7年來,我變廢為寶,做了20多把樂器。”73歲的周德成笑談,小區里,他常背著變廢為寶制成的樂器,彈唱用《兩只老虎》旋律改編的垃圾分類宣傳歌謠,著實火了一把。周德成老人的故事是寧波市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的一個縮影。現在,垃圾分類和環保理念已在寧波落地生根,成為全民參與的新時尚。
“寧波生活垃圾分類從無到有建設完善體系靠的就是市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中心朱斌見證了寧波垃圾分類從無到有,再到全國領先的全過程。他介紹說,寧波抓住機遇,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寧波城鎮生活廢棄物收集循環利用示范項目,通過大型分類垃圾轉運站、生活垃圾處理廠的建設,分類垃圾桶、垃圾袋的發放,以及垃圾分類收集車的購置等多方面舉措,推動建立了完整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
體系的建成標志著寧波生活垃圾分類完成了基礎硬件建設,但垃圾分類同時也是一場針對全體市民的思想、習慣變革。“宣傳推廣是跟分類設施建設同步開展,一個社區一個社區搞培訓,一戶人家一戶人家做宣傳,培養市民的分類意識,逐漸養成分類習慣,機關黨員干部帶頭加入,他們打卡、曬桶,進小區桶邊督導,帶動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參與垃圾分類,引領起寧波垃圾分類的新時尚。”朱斌說。
《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頒布,標志著垃圾分類在寧波從市民自身的文明素養體現上升到了法律的強制規范;全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達到12座,標志著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置的全鏈條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的建成;機關黨員干部帶頭,市民積極分類,全民參與氛圍形成。寧波生活垃圾首次實現了零增長,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的考核中位列第三。
“寧波垃圾分類實現了很多個第一,第一個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垃圾分類的亞洲城市,全國第一個擁有完整分類處置設施的城市,被教育部門第一個認定開展垃圾分類研學的城市,全國最早建立生活垃圾投放、收運、處置完整體系的城市等。”朱斌介紹說。
寧波正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互聯網+大數據、AI智能圖像識別、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等先進技術為支撐,全力打造一條以科技賦能、智引治理為主線的新路子,大步邁進垃圾分類3.0時代。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