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是關系民生的“溫度計”,更是檢驗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道“考題”。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提前推進供暖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全市集中供暖區域的供熱管網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月底前順利供暖,讓居民溫暖過冬。
提前準備 強化源頭管理
在銀川市長城路與慶豐街交叉口,現場正在進行供熱管網檢查工作,工作人員緊張有序地施工。
供暖在即,為強化源頭管理,銀川市按照“最優供熱半徑、最優供熱效果、最優設備利用、最優能耗指標”的原則,從細節升級供熱品質,做好管網改造和維修工作,確保安全穩定供暖。上一采暖季結束后,銀川市堅持“停暖日即是開工日”,日常推進換熱站檢修、夏季檢修、技改維修、分戶分區改造等供熱基礎工作,確保每一臺供熱設備、每一公里供熱管網安全可靠,高質量完成供暖設施設備的維修和保養,保障供熱安全,為今冬明春的供暖保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為保障供暖的及時性和安全性,銀川市啟動供熱管網注水打壓工作,提前制定注水打壓實施方案,成立安全管理應急處置小組,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根據供暖區域劃分,成立供暖搶修隊伍,保證供熱企業在注水打壓期間的應急處置。
在注水打壓期間,調度中心24小時值守監控補水情況并統計每日補水量,隨時掌握供熱管網的壓力狀況;電氣人員加班加點完成熱力站自控系統建設,及時上傳熱力站供熱參數;巡檢人員加大設備設施的巡檢力度,安排工作人員定崗、定責、定時對熱力站和供熱管網等重點部位進行巡檢排查,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
“在供熱管網注水打壓的同時,我們也不斷加強與物業服務企業的溝通交流,通過物業公示欄、滾動電子屏、業主群以及在小區或單元門口張貼注水通知等方式,提醒居民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避免因暖氣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損失,當好供暖服務的‘貼心人’,為今冬供暖做好充分準備。”相關負責人表示。
統籌協調 分戶分區改造
今年9月,《銀川市城市供熱條例》印發實施,銀川市相關部門按照“室溫不得低于20攝氏度”的要求完善供暖方案,全面“備戰”今冬明春的采暖季。
“我們組建了調試團隊,定期組織召開供暖系統調試及安全協調會,對照方案計劃節點,協調解決系統調試及檢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全力推進供暖準備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目前,換熱站檢修、技改維修、庭院管網檢修等工作已接近尾聲。
同時,銀川市加大供熱管網改造的資金投入,在老舊小區分戶分區進行閥門、管網改造,共計更換管道48公里、閥門2043個,改造涉及21個小區共4300戶。在上一采暖季中問題比較集中的錦繡苑、紫園、唐槐園等小區,及時了解居民訴求,第一時間安排技術人員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現場整改。
智慧賦能 更新管網建設
為提供高效的供暖服務,銀川市推進供熱管網的智慧化建設,完善管控一體化平臺。
銀川市實施換熱站及供熱管網改造項目,實現供熱平衡。在北苑、北安、翠竹苑3座換熱站,提前注水進行管道試壓和設備測試,保障設備安全平穩運行;在望遠B區、中瀛御景2個小區探索庭院管網按需精準調控,對供熱管網建立仿真計算模型,開展分析診斷、優化系統調度。通過智慧化改造,進一步提升供暖服務質量,滿足居民對供暖保障工作的更高要求。
在管控一體化平臺的智慧大屏上,展示各換熱站的監控系統、智慧供熱平臺系統以及其他智能化子系統。據了解,該平臺能夠顯示區域內各管網參數等內容,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對供熱管網進行調控,保障供熱管網的正常運行,通過智能化調控,居民家里的溫度更加穩定。
除了傳統的現場繳費途徑外,銀川市供熱企業還打通了生產運行、經營收費、客服熱線三大數據壁壘,居民可在系統上查看供暖地址、聯系方式、用暖面積等信息,供暖業務辦理更便捷,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繳費服務。
相關負責人表示,銀川市將利用好智慧供熱平臺,強化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督促各供熱企業對管網等設施設備進行檢修調試,加快推進供暖保障工作。同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做好居民咨詢和投訴處置工作,不斷提升供暖服務水平,有效保障供暖質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