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城鎮建設> 正文

成都:公園城市里的“詩意棲居”

2022-10-20 15:18:28來源:中國經濟網作者:董小紅 劉飛責任編輯:徐雨晨

  “伙計們,開船咯!”國慶假期期間,不少游客來到成都市黃龍溪古鎮游玩,舞臺上獨具川西平原風格的府河號子表演引得游人駐足觀看,舞臺下蜿蜒流淌的錦江水,清澈碧綠。

  數十公里外,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現代生物前沿技術、創新化學藥物、高端醫療設備的車間內,正開足馬力忙生產。

  一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邊是宜居宜業幸福生活,在城市發展道路上,成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以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和高效智能的城市治理,不斷滿足人民對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園城市的底色,是不斷提升的民生福祉。

  以良好的生活環境構筑美好生活底色

  “隨著錦江水質越來越好,曾經消失多年的白鷺又出現在河灘上啦!”府河號子傳承人胡剛是黃龍溪本地人,目睹家鄉環境這些年的變化很是欣慰,“每天推窗就能欣賞湖光山色的秀美風光,日子越過越好。”

  穿城而過的錦江,是成都生態環境向好的見證。作為錦江流出成都的出境地,黃龍溪國控斷面總體水質在2018年以前的近20年處于五類和劣五類。2020年,錦江黃龍溪斷面水質總體達到Ⅲ類,魚類種類也從“十三五”初期的23種增加至49種。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宜居的環境,是幸福的基礎。近年來,成都始終把綠色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持續推進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天府綠道“活力綠脈”、環城生態公園“超級綠環”以及錦江公園“精品綠軸”的“五綠潤城”示范工程,以青山為底、綠道為軸、江河為脈,促進生態空間與城市空間相融共生、和諧統一。

  生態環境持續煥新,“詩意的棲居”也近在咫尺,良好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據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都市已開工老舊院落改造項目601個,同時新啟動26個片區更新項目,統籌實施棚戶區改造4394戶、城中村改造1413戶。

  成都在系統謀劃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以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核心功能為導向,以調整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為重心,大力推進未來公園社區建設,促進城市內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均衡布局,加快構建15分鐘便民生活圈,努力讓市民在家門口上到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享受好服務、感受好生態。

  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已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900余公里,各類公園1500余個,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0.33%,今年上半年,成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45天,優良率80.1%……

  以優良的宜業環境激發城市經濟活力

  “這里公園非常多,辦公樓對面就是湖邊綠地,在這樣的環境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真是一種享受。”兩年前,結束了12年“北漂”生活的鄭亮,選擇留在成都發展,“這里不僅環境宜人,還有可以實現夢想的廣闊舞臺。”

  近10年來,成都增長了近600萬人。他們從五湖四海奔向成都,而吸引他們的,除了巴適安逸的生活環境外,更重要的還是適宜干事創業的發展土壤。

  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成都聚焦集成電路、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20個重點產業,全面實施產業建圈強鏈“鏈長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城市發展提供持續動能。目前,成都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數字經濟規模88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7911家。

  2021年,成都GDP為19916.98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比上年增長8.7%,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0%,發展活力持續積蓄。

  同時,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更好地促進了城市產業發展和市民樂業。在成都,開辦企業登記逐步壓減至0.5個工作日,一般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用時控制在80個工作日以內,小型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用時不超過20個工作日,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100%“最多跑一次”,90%以上“可全程網辦”……

  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實有市場主體總數達到331.9萬戶,位列副省級以上城市中第2位,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12家,全年引進外資重大項目59個,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67.2%。不斷涌現的市場主體,為城市發展帶來了蓬勃的創業活力和巨大的就業吸納能力。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給成都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機遇,為各類人才帶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發展舞臺,也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幸福城市美好生活夯實了基礎條件。

  以智慧蓉城建設賦能城市高效能治理

  走進天府新區雅州路段地下綜合管廊,一個頭頂著兩只“大眼睛”、腳踩四個小輪子的智能機器人正在對主體結構、附屬設施進行巡檢,機器人每走到一處檢查點停下來,監控中心屏幕上也會同步出現機器人“眼睛”看到的畫面,并實時顯示此處的各種環境質量參數,以及紅外線感溫反饋情況,預警系統時而彈出一些預警信息,精確反饋出哪個點位有異常。

  “這是我們實行管廊全鏈條智慧化管理,積極開展新技術研究的一個創新探索,通過巡檢機器人,實現管廊病害的自動采集、自動分析、自動報警等功能,進一步提高了巡檢效率。”該管廊監管中心工作人員史廷軼表示,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工日常巡檢的80余項工作,效率提高了近50%。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作為西部超大城市,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為2119.2萬,在蓉外地人員563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630萬輛,軌道交通里程超過550公里,燃氣管線3.46萬公里……城市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帶來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挑戰。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成都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以建設建強“城市數據大腦”為支撐,不斷優化完善“城市大腦”功能和天府市民云平臺,加快構建精準預警風險隱患、及時有效處理處置、高效應對突發情況、責任追溯可評可考的閉環工作體系,不斷提升城市敏捷治理、科學治理水平,讓城市運轉更“聰明”。

  今年7月,“智慧蓉城市域物聯感知中心”被批準設立,將通過感知終端、通信網絡、管理平臺等構建起“城市神經網絡”,提升城市感知判斷、快速反應的能力。同時,成都還深入打造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公共服務一網通享,社會訴求一鍵回應等多個“一平臺”,優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實現城市運行從九龍治水向整體智治轉變。

  當前,成都正在加快將城市發展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體驗。擦亮幸福底色,“煙火成都”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內涵!

  (記者董小紅,參與采寫劉飛)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