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相對封閉的地形,我國村落中保存著數量眾多的古建筑。但由于人力、財力的缺失,這些得不到及時維護和修繕的瑰寶正在消逝。幾年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便面臨著這樣的難題。
中國傳統村落4個,省級傳統村落7個,完整保存著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余座……與豐富歷史文化資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伴隨人口流失、房屋空置而來的鄉村衰落。“戶籍人口1.3萬人,常住人口僅2000多人,還多是老年人。”巨口鄉鄉長陸陳財說。
如今,50余座古厝修舊如舊,重煥生機,巨口鄉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吸引了300余名外出鄉賢回歸創業,鄉村古建筑的保護之困在這里得以破解。其中,一把“金鑰匙”便是“古厝生態銀行”。
2018年夏天,延平區入選財政部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巨口鄉被列入核心試點區域并開始探索“古厝生態銀行”模式。
保護修復,讓歷史建筑“活下來”;活化利用,讓歷史建筑“火起來”。沿著“古厝生態銀行”這條主線,逐漸搭建起一套“平臺公司+理事會+村集體”的運作體系,即政府成立南平市巨福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搭建開發運營平臺;各鄉聚集鄉賢,成立鄉村振興理事會,對古厝、土厝進行集中委托管理;村集體對全鄉閑置古厝、土厝進行全面梳理,配合開展工作。
試點以來,巨口鄉改造提升50余座古厝,鄉村振興理事會采取民間投資為主、政府獎補為輔的方式,修繕古厝、土厝100余座,并建設公廁15座、拓寬道路10余公里。
作為主管部門,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也在積極為巨口鄉的發展提供資金上的扶持。近年來巨口鄉共獲得各類補助1000萬元,其中村頭村獲國家補助300萬元,馀慶村、嶺根村各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補助350萬元。與此同時,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在古厝修繕、活化利用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古厝生態銀行”和各類補助的加持下,巨口鄉古厝不僅得到修繕保護,鄉村的發展空間也由此打開。結合古民居特色,巨口鄉找準民宿產業、文旅產業、研學產業三個細分門類,不僅讓古建筑“活起來”,更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臥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可以同時容納四五個家庭。幾天前便有兩家人住在這里。”在谷園村進士院,屋主張揚德介紹道,2020年改造為民宿后,閑置已久的古厝便持續產生經濟效益。“現在古厝放在鄉里的‘古厝生態銀行’托管,不用費什么心。”他笑著說。
制定扶持獎勵辦法,吸引民間資本近1400萬元,32座古厝蝶變為精品、特色民宿;舉辦鄉村藝術季活動,吸引10余家文化旅游企業前來洽談養生項目、民宿改造旅游項目、農業旅游項目;開展“老屋”計劃,閑置房屋轉變為旅館、展廳、驛站、培訓基地等。一個沉睡多年的鄉村,正帶著鄉愁記憶醒來,吸引著八方來客。
眼下,行走巨口鄉,可以沿嶺根村的石階而上,走進清朝進士黃彤云故居,感受好家風的魅力;漫步谷園村,穿梭于古厝與各式藝術作品間,讓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心間肆意碰撞;馀慶村閩北鄉村干部學校里,利用閑置校舍、農舍等改造而成的培訓室里座無虛席……
在“古厝生態銀行”的建設中,富有廣闊想象空間的鄉村市場讓這座隱藏在山林中的村落逐漸展露出原屬于大城市的“虹吸效應”,“點厝成金”的發展新故事正在這里悄然生長。
“這里是我們項目一期的‘繽紛花園’建設區,2020年10月開工,預計今年年底可全面完工。”慕名而來投資創業的福建田園夢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本泉介紹說,規劃中的蘭峰金谷森林生態康養園總占地約5000畝,分為“繽紛花園”“牧歌田園”“云上草原”三期實施,將打造山、水、林、田、湖全鏈條生態產業,以產、學、研三者相結合的方式,讓“三產”深度融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