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20間房間出租,共有租客近40人。碰到有人回老家探親,臨走時特地跟我報備了,他們回來也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在金山區亭林鎮東新村4組,房東顧阿姨就像一家小旅館經理,每天主動關心了解每個房客的情況,提醒大家及時做核酸檢測。
作為金山區外來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東新村共有500多棟出租農宅,最多時有外來租客上萬人,就像一個“大型旅館”。幾年前,“治安差、管理亂”是東新村的最大痛點。2019年,該村探索農村宅基地房屋租賃“旅店式”工作法,參照旅店“租前審批、人來登記、人走注銷”的管理模式,通過“以房管人、服務留人、安居助人”解決“城中村”治理難題。
三年運行下來,東新村“旅店式”工作法成效顯著。數據顯示,去年,該村110報警數比2019年下降90%以上,村里農宅出租的租金翻了一番,村民和租客的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目前,這一模式已在亭林鎮亭東村、龍泉村等外來人口集中的村居推廣。
租金翻了一番
“探索也是被逼出來的。當時,東新村被稱為‘全區最亂的村’,我們一直琢磨到底怎么改。”東新村黨總支書記王春歡告訴記者,東新村不僅挨著亭林鎮,還緊鄰上海灣區高新區和亭林工業區兩個工業園區,全村農宅出租行情一直特別好,住在村里的戶籍人口只有1200人,但外來人口卻有9倍之多,人口嚴重倒掛,治安和消防問題突出。
2019年上半年,東新村倡導村民對出租屋進行達標改造,驗收合格發放綠牌。改造包括電線穿管、廚房移出臥室、電瓶車充電設在戶外、公共區域安裝攝像頭、配備滅火器、安裝防火門等。“剛開始,很多村民不理解,覺得房子是自己的,想怎么出租就怎么出租,村里管得太多了,大家配合度不高。”王春歡坦言,更難的是,這些整改項目還要房東自己掏錢。
經過村干部耐心做工作,黨員帶頭、骨干示范,第一年總算有100戶人家通過達標驗收。對于掛綠牌的出租屋,村里提供免費中介服務,在平臺上給予優先推薦。整改戶很快嘗到甜頭,不僅空置率降低,而且租金幾乎翻了一番。到2020年底,全村出租戶100%掛上綠牌。
東新村3組的衛阿姨家,出租房屋已有10多年,現在有24間房間。她家的一間間出租屋整潔有序,公共區域配備攝像頭、滅火器等,戶外遮雨棚可供電動車停放、充電。三年前,村里剛試行“旅店式”管理,不少村民還在觀望時,衛阿姨成為第一批響應整改號召的村民之一。
“我們安裝監控,配備滅火器,原來電動車都是飛線充電,現在安裝了集中充電樁,既方便又安全。”衛阿姨說,雖然改造花了點錢,但房租也隨環境變好而上漲,“改造好就可以拿到綠牌,原來一間三百元,現在能租五六百元,成本很快就收回來了。”
為了方便租客找到可靠房源,村里在每戶出租房門前,用紅、黃、綠牌子標出等第,綠色可以出租、黃色有待改進、紅色禁止出租。如此一來,村里及時掌握外來人口信息、村民有了安全可靠的房客資源、外來務工人員更是有了最全面的房源信息。
48歲的曹女士告訴記者,三年前,自己和丈夫在顧阿姨這兒租了一間房,住得很舒心,“要是遇到下雨,房東阿姨還會幫忙收衣服”,自己應該會一直租住下去。一些老租客也表示,雖然現在租金貴了,但內外環境更安全規范,服務也更周到,住著更踏實了。
信息平臺“管人”
如今,每家每戶有哪些租客,在東新村的信息平臺上一目了然。2020年疫情期間,要追溯人員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東新村只要一鍵搜索,相關租客情況一目了然。
記者看到,“旅店式”管理服務的總臺,就設在東新村村委會,出租前,“旅店總臺”把出租房屋按照“一戶一檔”進行編號備案,并根據出租屋建筑、消防、治安等狀況,實行分級掛牌。租客必須先在總臺登記信息,才能去村民家租住。
目前,全村506幢出租房都被賦綠牌。東新村還將全村劃為6個分片區,設立門戶責任區,將服務管理覆蓋到每名租客,串聯起村域治理“一張網”。今年疫情封控期間,每個房東每天都要對每位房客敲門點名,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統計大家要購買的物資,并負責發放等。
在房屋出租期間,村里實行“3+X”動態管理,即聯合平安辦、派出所、安全辦等職能部門組建驗收小組,將外來人口管理和租賃房屋安全檢查納入黨建網格員日常工作內容,按期進行巡查走訪和平臺租賃數據比對復審,確保做到“即住即采、即離即消”。
在“旅店總臺”實體化運轉基礎上,東新村建立房屋租賃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和手機應用“東新+”App,集成大數據系統,向房東、租戶同步開放端口。工作人員介紹,“綠牌”房東可將出租房間數量、價格、圖片上傳至軟件系統,經“旅店總臺”審核發布。租客可在平臺直接搜索價格適中、安全可靠的出租房屋,線上登記人員信息、簽訂租賃協議等,在“旅店總臺”辦理入住手續。
自治共治“留人”
前不久,房東老王家一位租客換了工作,上班地點遠在松江葉榭鎮,但他還是不愿搬走,“在這兒住了七八年了,和房東相處十分融洽,村里越來越整潔,管理也規范有序,很有歸屬感”。
如今,在東新村,每季度都會舉行“美麗家庭”評選,由老書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村民對每家每戶進行驗收打分,評選內容包括垃圾分類、美麗庭院、三好房東、平安之家等,之后張榜公布驗收結果,年底村民可憑積分兌換米面油等實物獎勵。雖然獎勵微不足道,但每戶村民都格外“要面子”,總擔心自家分數會被打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積極。
這兩年,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東新村還將“旅店”服務功能體系作為建設內容之一,聯合“房東+租戶”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口袋公園、“三牛”廣場、“河畔鄉愁”黨群服務點以及“四好農村路”等。曾經荒廢的3組、10組舊倉庫,也變成村民和租客休閑議事的黨群陣地。如此,逐步實現租賃業態、環境、居住人口結構等多方位轉型升級。
“探索‘旅店式’管理,不僅讓農民口袋‘鼓起來’,也讓鄉村環境‘優起來’,更讓鄉村文明‘靚起來’。”王春歡表示,“旅店式”管理工作法的探索與實踐,優化了“城中村”長效管理,激活了外來人口與本土村民的聯系紐帶、互惠紐帶、情感紐帶,以人口要素流動助推鄉村振興,實現鄉村增顏值、群眾創價值。“接下來,我們將升級2.0版,推出星級管理模式,根據房東服務品質,進行一星、三星、五星的等級評定,進一步提升租戶的‘幸福指數’。”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