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換新顏,生活更美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老舊小區改造是增強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開展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淮安市聚焦居民需求,強調共建共享,多措并舉將老舊小區改造做好做實,不斷提升百姓生活品質。
百姓“下單” 政府“做菜”
“阿姨,咱們小區要改造了,您看看最想改哪些?”清江浦區電機廠宿舍改造前夕,小區居民繆阿姨家里來了幾名調查員,他們手持意見征詢表,上門收集訴求、了解意愿。“小區路燈太暗,晚上黑漆漆的,最好多裝幾盞路燈。”繆阿姨一邊認真填寫表格,一邊表達訴求。對于居民反映的問題,調查員一條一條認真記錄。
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改到百姓心坎上?先聽群眾說說心里話。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清江浦區堅持“共同締造”理念,把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落實到每項工程、每個環節,改民所困、改民所需、改民所盼。社區干部、在職黨員等深入社區宣傳國家政策和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意義。同時,堅持老舊小區改造“一院一策”,開出老舊小區改造“菜單”,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改什么、怎么改,群眾“下單點菜”,政府“按需做菜”。
外美“面子” 內強“里子”
“現在的小區,美得很!”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小區8號樓業主陳兆清感慨。威海小區建于2003年,是淮安經開區的老舊小區,由于年久失修,公共停車位少、公共通道狹窄、健身器材破舊等問題突出,居民煩惱不已。2021年,該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
工程施工人員對中心廣場進行景觀重塑,重新劃分3號樓西側原活動廣場功能區,鋪設彩色透水混凝土、補植花木,將其打造成小區休閑活動中心。在充分保留小區原有高干喬木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四季開花喬木、常綠灌木、地被等綠植,將小區內多組團串聯,打造特色“口袋公園”。如今,威海小區不僅換了新顏、成了附近居民的“打卡地”,而且創成了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
看著美麗,住著舒心?;窗怖吓f小區改造,致力解決群眾“老大難”問題。清江浦區前進小區建成多年,綠化缺失,停車無序。2021年改造時,工程施工人員充分打破空間制約,高效利用資源,增加停車位200余個、非機動車車棚11處、非機動車充電設施300余個,有效緩解了小區車輛停放難問題。同時,新增800平方米居民議事活動廣場,配備24小時閱讀書屋,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這些實實在在的改變,給居民帶來滿滿的幸福。
黨建“搭臺” 居民“唱戲”
改造見實效,管理有長效。淮安區老舊小區改造,在升級硬件的同時強化管理。
恩來社區黨委組建社區物業聯合黨支部,創建紅色物業示范點,將物業黨員志愿服務隊與社區海棠集結號志愿者服務隊進行結對共建,小區業主黨員參與共建共治。物業聯合黨支部每月舉行“黨員走千家解百難”座談會,征求業主意見。物業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建立健全業主服務檔案,用情關心“空巢”老人、困難家庭。
社區還組織開展星級物業服務競賽活動,包含綠化、衛生、治安、車輛秩序、公用設施、違章建筑6項管理內容,以及多項生活服務。“我們將‘創星’服務競賽內容細化落實到每個崗位、每個員工,號召支部班子帶領、黨員帶頭、骨干帶動,按照量化內容認真實施,社區按服務質量與水平對各小區物業進行考評,按得分高低分別授予不同星級服務物業。”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創星”活動有力地激發了廣大物業黨員群眾爭先創優的積極性。
黨建“搭臺”,居民“唱戲”。短短半年,恩來社區實現了從環境臟亂差、設施老舊破、治理松散弱、矛盾糾紛多的“問題”社區,到人心和善、生活和美、文化和暢、社會和諧的示范社區的美麗蝶變,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通訊員 席樹兵融媒體記者 王舒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