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生動實踐”主題系列發布會第4場,介紹2022年公園城市建設情況。
今年年初,青島市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為目標,以“公園+”“綠道+”為統領,以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為根本宗旨,堅持綠地總量增加和現有綠地充分利用改造并舉,制定了“12131”公園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即:構建1個城市綠道網絡、建設200處公園綠地、打造100條林蔭廊道、推進300處立體綠化、實施1項生態綠化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公園城市建設項目已完工350個,建設山頭公園60個、城市綠道102公里、口袋公園60個、林蔭廊道50條、立體綠化110處。
同時,科學推進公園城市頂層設計。借鑒成都等城市公園城市建設經驗,編制公園城市建設規劃,初步提出“海濱風景、公園生活、魅力都市”的核心發展目標,規劃打造生態海灣之城、全域公園之城、活力場景之城、魅力風景之城等7項建設子目標,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海灣公園城市”。緊密對接國土空間規劃,調整優化綠地系統規劃,為公園城市建設留足空間。
堅持一山一策,山頭公園整治各具特色
今年,青島市頂格推進太平山浮山建設整治。通過拆除現有建筑67處、征遷住戶房屋65戶、協議搬遷補償現有建筑27處、遷移墳墓4200余座、拆除圍網柵欄6360米,太平山、浮山還綠于民約120萬平方米,一次性解決二十多年來中山公園住戶征遷老大難問題。開放中山公園桃園、苗圃等內部生產空間,建設花溪谷、海棠春樾、桃源山語、彩虹棧道、植物園登高觀景線等節點,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拆除公園圍墻,沿太平山外圍貼近市政道路區域建設7.75公里綠道,與居民生活環境融合,讓市民更加便捷入園。改造中山公園歡動世界,建設綜合服務驛站,引入“歡樂叢林”游覽區,讓老園區煥發新活力、有效擴大城市“綠心”,為老城居民提供更多休閑空間。浮山綠道13.5公里主線已全部貫通,沿線兩側30米森林撫育和路燈、垃圾桶等設施安裝基本結束。浮山市南林梢棧道、市北陽光客廳、嶗山茶園棧道等已成市民休閑觀景好去處,市民對“望山能登山、進山能游園、游園能環山”的期盼逐步成為現實。
在60個山頭公園整治中,以“拆實墻、還綠景、通園路、便市民”為主,共拆除、清理違法建筑、私搭亂建506處、7.4萬平方米。規范山頭公園養護管理服務標準,落實日常巡查、季度評價,強化還綠于民成效。
堅持一山一策,各具特色。城陽區駝船山以“綠浪駝船”為設計理念,以山體綠化為主要手段,融入“駝船山”的故事傳說,打造以綠、以石、以船、以花為主題的山體郊野公園。白云山以“白云山上盡,清風松下歇”的設計理念,營造出都市田園風光、疏林草地及松林探險等幾大不同景觀空間。西海岸新區花科子山打造以“紅石榴”為主題的山頭公園,將風景怡人的田園風光與豐富醇厚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
堅持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在山頭公園建設中,堅持以山體恢復、生態修復為重點,以修建登山路網、完善服務設施為重要內容,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體驗野趣、享受生態的休閑空間,感受良好生態中實現健身、娛樂的多樣化需求。其中,市南區青島山公園拆除年久失修的原假山滑梯,更新建設為兒童主題滑梯樂園;市北區北嶺山內一地勢狹長的泄洪溝兩側建設多層階梯式觀景平臺,栽植富有階梯層次感的綠植,同步提升了市民休閑活動空間和山林景觀效果,形成了人與自然、林景與音樂怡然相融的和諧場景。即墨區峴山公園、蓮花山運動公園突出“時尚運動”元素,不斷提升山頭公園的便民性和舒適性,為更多青年提供運動場所。
堅持文化導向,做韻做美。以西海岸新區徐山文化公園為例,充分展示齊長城文化,按照“一心、一環、三區、十點”的結構,建設了齊長城文化墻、徐山廣場、故壘漫道園、郊野樂園、臺地廣場、休憩平臺等景點。漫步徐山文化公園南廣場,一幅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巍然矗立的山門上,管子與齊桓公對答的場景栩栩如生。再如市南區團島山公園,在老城區為市民擠出綠色休閑空間,并通過建設書吧為山頭公園文化賦能。
見縫插綠,口袋公園扮靚城市空間
口袋公園作為規模較小的城市綠色開敞空間,見縫插針地大量出現在城市中,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便百姓健身活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青島市借鑒深圳、上海等先進城市建設口袋公園的經驗做法,攻堅克難,全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
治亂建綠,用好城市灰色空間。充分挖掘小區之間的散亂空地、拆除違建后的騰挪空地、立交橋橋下空間,將這些隱藏在城市角落的微小空間升級為適合公眾日常休閑的載體,有效滿足市民群眾對公園、綠地及休閑娛樂場所的需求,激發人文活力。市南區大堯一路口袋公園、莘縣路口袋公園,充分利用橋下灰色空間鋪設健身步道,打造“林靜漫步花滿園”的花境空間。
適老助老,體現全齡段關懷。落實市人大提出《關于實施愛老助老五項行動的議案》,對口袋公園出入口優化、場地及園路設置、綠化、園林輔助設施、公用設施、日照、通風、防寒、采光、防災等技術指標做出規范和要求。膠州市青年路、市北區宣化支路、嶗山區勁松五路、李滄區順河支路等口袋公園建設細致精美,合理配建適老化設施,為老年人提供親近自然、游憩健身、綠色出行的場所。
彰顯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位于市北區上清路和明霞路交界處的口袋公園,面積750平方米,取名櫸林庭院,以海草房、磨盤等農家設施為景觀小品,體現郊野生態文化。嶗山區國金中心口袋公園融入“白雪公主”童話故事主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城陽區寧城路口袋公園建設夢幻婚禮主題園、國學大觀主題園,以國學經典孝道故事為主線,設置孔子廣場弘揚傳統文化,以低調內斂的景觀手法弘揚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李滄區東部的曉風湖畔口袋公園以自然水景為特色,沿湖建設濱湖綠道,為時尚運動者提供運動休閑空間。
串起美好生活,城市綠道豐富運動空間
青島市持續推進城市綠道建設,滿足居民休閑健身需求。濱海綠道充分串聯,城區綠道環串起街頭綠地,環山綠道全面貫通,老城區“一線一環三山”的綠道網絡框架初見成效。
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綠道布局。按照《青島市綠道系統規劃》等標準規范,細化綠道規劃設計方案,明確主城區“一線、一環、三山”綠道布局框架,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人文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因素,加強與風景名勝、交通、旅游、體育、水利等專項規劃的協調銜接,做好選線,因地制宜打開公共空間。
堅持問計于民,完善綠道功能。堅持調研論證,問需于民,充分征求市民意見建議。市南區濱海綠道提升項目,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周邊居民的健身需求,采用新型材料(瀝路力水性材料)鋪裝,具有無機材料的剛性和有機材料的柔性,適宜居民游客進行跑步鍛煉。
利用現有綠地,打開公共空間。李滄區世園大道綠道結合原有道路綠化帶改造,高標準、高質量做好綠道建設。在苗木的選擇上,以櫻花、紫薇、玉蘭等開花喬木為主,與原有喬灌木合理搭配,形成錯落有致的林下綠道空間。同時,根據道路港灣車站的布局設置節點空間,設置休憩座椅,活動小空間等,為公交車站候車市民提供便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