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雙碳”時代 科技領航建筑業綠色發展

2022-01-04 10:34:53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黃靜

  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和行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建筑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2021年,“數字中國”戰略對建筑業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智慧建造和建筑機器人不斷助力“中國建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同時,在國家“雙碳”戰略和相關政策的支撐下,綠色建筑項目增長迅速,企業在綠色建筑領域的投入力度逐漸加大;尤其隨著計算建筑碳排放在2022年成為強制性要求,綠色建筑作為住建領域高質量發展方向的地位將長期不變。

  《中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報告》發布

  2021年10月31日,展現建筑業智能建造全貌的《中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1)智能建造應用與發展》在中國數字建筑峰會2021·企業家百人論壇上正式發布。

  在數字中國建設、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推進“新城建”的大背景下,《報告》從當前時代特點出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在國家大力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工程基礎軟件自主可控”的形勢下,闡述了從“中國建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重要發展方向。

  《報告》立足建筑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聚焦智能建造,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戰略方向,從宏觀、中觀、微觀多視角展現智能建造概貌,為行業進一步發展智能建造提供引導。

  通過《報告》還可以看到,數字化技術應用不僅涵蓋設計、生產和施工等主要環節,在運維、建筑產業互聯網等領域也有了深度應用和成功案例,智能建造基礎關鍵技術已逐步成熟,為全面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奠定了深厚基礎,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 了新動能。

  “天眼”FAST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2021年3月31日零點,“中國天眼”FAST向全世界天文學家發出邀約,征集觀測申請。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此次征集項目的評審結果于當年7月20日對外公布,觀測時間當年8月1日開始。

  FAST是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最大、靈敏度最高,能收到100多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運行將近一年間,通過FAST新發現的脈沖星超過240顆,大大提高了人類的“視野”。

  FAST擁有3項自主創新:一是利用貴州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作為望遠鏡臺址,二是自主發明了主動變形反射面,三是自主提出輕型索拖動饋源平臺和并聯機器人。FAST的研制建設,體現了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了中國大科學工程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跨越;FAST全新結構和苛刻的技術要求,推動了中國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第一批20個示范海綿城市確定

  2021年4月26日,財政部辦公廳、住建部辦公廳、水利部辦公廳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的通知》?!锻ㄖ分赋觯ㄟ^競爭性選拔,確定了廣州、無錫、烏魯木齊等第一批20個示范城市,中央財政按區域將對示范城市給予定額補助。

  根據《通知》要求,示范城市應充分運用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工作經驗和成果,制定全域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建立與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相適應的長效機制,統籌使用中央和地方資金,完善法規制度、規劃標準、投融資機制及相關配套政策,結合開展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地下空間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全域系統化建設海綿城市。

  《通知》還指出,力爭通過3年集中建設,示范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及地下空間建設水平明顯提升,河湖空間嚴格管控,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海綿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實,為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創造條件,推動全國海綿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綜合管廊建設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2021年10月12日,湖北黃岡綜合管廊實現全線貫通。管廊成功貫通,不僅完成了一個重要節點,更是國內管廊建設領域的重大突破。

  項目位于黃岡市黃州區,于2017年開工建設,近期建設規模10.32公里,總投資16.5億元,包括黃州大道、東門路、明珠大道等6條主線、1條支線,采用明挖與頂管相結合施工方法。

  黃岡綜合管廊的難點在于,它是國內最長采用“頂管施工法”的管廊工程,頂管最大內徑4米、外徑4.8米,是國內最大直徑圓形頂管。黃岡管廊工程涉及6條主線和1條支線均位于城市主干道,車流量大、居民聚集,為避免因傳統明挖法施工對周邊環境產生較大影響,項目多次請來國內外非開挖領域專家學者,創新性地將大斷面頂管施工技術應用于城區管廊建設。

  頂管機在地下“悄悄作業”,大幅減少征拆遷改的同時,降低了對交通及周邊環境的影響,實現綠色建造。與此同時,項目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獲得專利等科技成果10余項,助力大斷面頂管順利實施。

  綠色建筑設計有了新標準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已成為時代要求,綠色建筑則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2021年5月25日,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綠色建筑設計導則》,以此指導并積極推動新時代綠色建筑設計高質量發展。

  《導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國家設計大師任慶英領銜編制,按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提出的“本土化、人性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五大核心理念,基于建筑師主導、各專業協同的工作方法,突出設計引領的整合式思考方式和正向設計思路,建立了“方法檢索+多元評估”的綠色建筑設計體系。

  作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導則》涵蓋了建筑、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及智能化、景觀等多個專業,詳細闡釋了每一項示范工程的設計方法及策略,圖文并茂、清晰易懂,是系統指導開展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技術文件。此外,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還啟動編制《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中長期戰略、行動目標、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

  “十四五”建設百個“無廢城市”

  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2021年12月22日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提出,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自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來,深圳等11個城市和雄安新區等5個特殊地區積極開展改革試點。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印發,提出要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根據《方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堅持“三化”原則、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斗桨浮愤€圍繞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明確了多個主要任務。

  雄安新區智慧新城建設穩步推進

  2021年9月6日,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印發了《雄安新區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旨在高質量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加快推動雄安新區綠色智慧新城建設,推進綠色建筑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分階段明確了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到2022年,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機制初步形成,試點示范項目取得顯著進展。到2025年,高品質綠色建筑全面推廣,綠色社區全面創建,建成一批標志性項目,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逐步完善,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樣板全面實現,建筑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空間品質優良,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樹立國際領先綠色低碳智慧典范,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藍圖全面形成。

  《指導意見》分別從推動綠色建筑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推進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推廣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和示范引領、加強綠色建筑技術和產業支撐、加強綠色建筑全過程管控五個方面確定了推動雄安新區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空中造樓機”被國資委點名

  2021年5月30日,國務院國資委向全社會發布《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0年版)》,包括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零部件、分析測試儀器基礎軟件、關鍵材料、先進工藝、高端裝備和其他8個領域共178項技術產品。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高層建筑智能化集成平臺(造樓機)”成功入選,成為推薦目錄中唯一的房建領域高端裝備。

  造樓機由中建集團立項,下屬中建三局歷時十余年研發,經不斷創新迭代,形成的系列化超高層施工裝備產品,可以為百米級超高層住宅至500米級以上摩天大樓結構施工作業平臺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造樓機的多項技術為全球首創,如平臺可集成所有施工裝備于一體,將傳統粗放的現場作業轉變為集約化的類工廠式生產;獨創高承載力混凝土微凸支點,承載力可達數千噸;首次實現大型塔機與模架集成,可抵御14級大風,工人們在其全封閉平臺內可同時進行4層核心筒立體作業,形成一個功能齊全、綠色安全的“移動建造工廠”,顯著提升高空施工安全與效率。

  建筑機器人CR認證制度發布

  2021年12月27日,由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和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制定的建筑機器人CR認證制度及配套的3份認證依據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制定工作于2021年2月啟動,經充分評審及驗證,確認指標合理后最終報批發布。

  建筑機器人CR認證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夯實了建筑機器人行業產品認證基礎,3份標準充分考慮了建筑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實際工況,為建筑機器人的產品安全和電磁兼容性能提供了權威依據。

  今年2月初,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7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要求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盡快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建造發展模式和實施經驗。

  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博智林選擇鳳桐花園作為首個建筑機器人商業應用項目,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引入建筑機器人并批量應用于工程建造過程的試點項目。該項目2項經驗做法還入選了住建部8月公布的《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

  副中心三大建筑獲鋼結構金獎

  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城市副中心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近日以147分(滿分150分)的優異成績通過中國鋼結構金獎評審。三大建筑樓面均采用高凌空、大跨度鋼梁及鋼桁架結構,施工難度極大。其中,圖書館項目異型山體造型、馬蹄形異型鋼柱加工及安裝精度控制要求極高;首都博物館東館主樓和共享大廳屋面均采用大跨度弧形鋼梁,南北、東西高差大,空間定位、現場施工組織難度極高。

  專家組對三大建筑給予高度評價,并一致認為三大建筑項目的設計理念新穎獨特、工程質量管控嚴格到位、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技術創新成果顯著、項目管理體系完善,完全滿足中國鋼結構金獎的評價標準。

  中國鋼結構金獎全稱中國建筑工程鋼結構金獎,是經國務院批準保留的建筑領域為數不多的國家級優質工程獎,也是中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鋼結構精心設計、精準施工和精細管理此番被肯定和認可,將在推進項目整體建設進程中為其他各專業工程的設計、施工、質量管理樹立起標桿。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