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超級工程傳報捷,虎虎生威開新局!新的一年,一大批備受矚目、關系國計民生的央企“超級工程”全面鋪開,企業生產經營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路線開闊明晰。尤其是中央企業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資央企以實際行動當好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
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
南水北調引江補漢工程加快做好開工準備
近日,南水北調首個后續工程——引江補漢工程正在加快準備,年內開工。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后續水源,引江補漢工程對充分發揮中線工程輸水潛力、增強漢江流域水資源調配能力、進一步提高北方受水區的供水穩定性有著重要作用,是“十四五”期間構建國家水網的重要一步。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
長江盾構穿越工程全力推進
在江蘇南通,長江江面以下50米處,世界級的能源大動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長江盾構穿越工程正全力推進。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兩國元首親自商定并關注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戰略性項目,對深化兩國全方位合作,促進兩國利益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程按照北、中、南三段分期建設,全線工程長度5111公里,起點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的中俄邊境,途經黑龍江、吉林、江蘇等九個省區市,終點抵達上海。中鐵隧道局承建的長江盾構穿越工程是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南段的“咽喉”工程,隧道全長10.226公里,是在建穿越長江的最長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長隧”。
深中通道計劃年內實現
中山大橋合龍等項目完工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的核心樞紐工程——深中通道計劃年內實現中山大橋合龍等項目完工。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規劃的一條重要交通線,位于虎門大橋和港珠澳大橋之間,連接深圳與中山,全長24公里。1月25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7管節完成沉放對接,至此,深中通道已完成22個沉管管節沉放對接,管節安裝長度達3382.8米。來自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企業的建設者們正在全力加緊建設。
杭州亞運會重點交通工程江東大道項目
計劃5月底實現主體貫通
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重點交通工程,總投資約42億元、全長4.6公里的杭州市江東大道項目正在攻克隧道沼氣防治難題。
作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重點交通工程,總投資約42億元的杭州市江東大道項目全長4.6公里,是杭州市連接錢塘新區的交通骨干道路,也是浙江省會杭州“兩橫兩縱”快速路網系統中最中心的一橫,承載著完成杭州“城市東擴”的重要任務。
為確保在今年3月底前按期攻克隧道沼氣防治難題,中國鐵建的項目建設者們春節期間堅守崗位、奮戰一線,確保按計劃在今年5月底實現主體貫通。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四期開工
年保障能力將達1.3億人次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工程于1月4日開工,該工程建成后,預計可滿足2030年浦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3億人次的保障需求,并與未來的上海東站共同組成浦東綜合交通樞紐。
浦東機場四期擴建工程主要包括航站區、飛行區、旅客捷運、市政配套、新東貨運區、附屬配套等六大項目,為對標全球卓越城市、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航空樞紐提供基礎保障。新建航站樓采用國際、國內雙主樓構型。航站區采用航站樓與交通中心一體化設計,實現旅客零換乘的服務目標,新建航站樓采用國際、國內雙主樓構型, 建筑外觀象征著新時代“翱翔”寓意,與T1、T2“騰飛”“展翅”的寓意一脈相承。浦東機場雙主樓的設計可提供充裕的車道邊資源和近百個近機位,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和航空公司樞紐化運營。
能源勘探利用 捷報頻傳
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全面建成
近日,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中國石化所屬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項目全面建成。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900萬棵、近6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預計未來15年可實現增產原油296.5萬噸。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CCUS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和標桿工程,對我國CCUS規模化發展具有重大示范效應。
CCUS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技術之一,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純,繼而投入新的生產過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研究表明,我國未來有10億多噸碳排放量要依靠CCUS來實現中和,可有力推進化石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
我國新發現億噸級油氣區
近日,中國石化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新發現億噸級油氣區。據介紹,順北油氣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其油氣藏類型特殊,具有超深、超高壓、超高溫等特點,儲層平均埋藏深度超過7300米,是世界上埋藏最深的油氣藏之一,勘探開發難度大。
據初步測算,該地區將增加資源量凝析油8800萬噸、天然氣2900億立方米。這對我國進一步提升能源供應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首創高空風能項目開工
1月17日,由中國能建參與投資、建設、運營的國內首創高空風能項目——安徽績溪高空風能發電示范項目正式開工。
績溪高空風能發電示范項目設計裝機總容量2×2.4兆瓦,采用國內首創梯傘組合高空風能發電技術,利用獨有的傘梯式結構降落傘組吸收高空風能,通過纜繩帶動地面卷揚機、齒輪箱轉動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最后通過地面發電設備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實現穩定發電。
我國陸上設計最深氣井鳴笛開鉆
大年初一,我國陸上設計最深氣井——設計井深達8457米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大北401井鳴笛開鉆,目前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向超深地層鉆進,為西氣東輸尋找優質氣源。
據介紹,大北401井位于新疆天山山脈南麓,是世界級勘探禁區。資料表明,該區域地層壓力接近140兆帕,為此工程技術人員配套超深鉆井技術,挑戰超深鉆井難題。
大北401井所在的博孜—大北氣區是我國超深復雜氣藏高效勘探開發示范區。近年來平均每年新增氣量10億立方米以上,已建成年產70億立方米生產能力的大氣區。
央企承建的阿曼最大
可再生能源項目竣工落成
日前,由中國電建承建的阿曼伊卜里光伏項目竣工落成。該項目裝機容量為607MWp,是阿曼目前最大的光伏項目,也是阿曼“國家能源計劃”中最大的光伏項目。項目由150萬塊組件構成,占地1154公頃,相當于160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在沙漠中建造如此大規模的光伏電站,不僅要面臨近50℃以上的高溫天氣,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及沙塵暴多發也給項目建設帶來不小挑戰。該項目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1598千兆瓦時,可滿足當地5萬戶家庭的年用電,同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34萬噸,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減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裝備制造升級 陸續上新
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架橋機研制成功
1月18日,由中國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等單位聯合研發的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架橋機“共工號”正式下線,并投入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施工。該設備將實現橋梁建造完全裝配化施工,推動世界橋梁建造工藝迎來重大變革。
“共工號”整機長92米,自重575噸,有效跨度達到48米,懸臂重載作業16米,與傳統工藝相比,“共工號”架橋機顛覆了橋梁基礎結構現澆的做法,破解了線下施工必須依賴施工便道或棧橋的局面,實現了引孔、打樁、架梁、拼裝橋墩全套“空中”作業,也無需任何其他吊裝設備輔助施工,廣泛適用于灘涂、淺水區以及城市繁華區等傳統裝備無法施展的區域。
國內首套高寒無人機雷達測量系統上線
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雁寶能源寶日希勒露天煤礦技術人員自主操作的JOUAV CW-25E無人機,順利通過了大風極寒天氣下技術指標驗證及采剝驗收測量工作,成為國內首個高寒地區成功采用無人機雷達測量系統的煤礦。
該無人機測量系統軟硬件均屬于最新科技產品,可勝任各種礦山測量工作,包括礦區地形圖繪制、采剝場驗收測量、采剝工程平面圖繪制、礦山實景三維模型建立、采礦三維設計、礦區綠化成果展示、儲煤場庫存盤點等,使高寒地區礦山測量方式迎來歷史性變革,翻開了礦山測量系統的新篇章。
國內首臺自主設計F級重型燃機
關鍵鍛件通過鑒定
1月14日,我國300MW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臺樣機壓氣機第5級輪盤鍛件在二重裝備順利通過首件鑒定。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上海成套院、東方電氣等專家予以充分肯定。
壓氣機輪盤鍛件是300MW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壓氣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重裝備聯合中科院金屬所、北京科技大學、三大動力等產業鏈優勢單位,通過《300MW級超純凈鋼壓氣機輪盤鍛件試制課題》成功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
此次第5級壓氣機輪盤鍛件的成功鑒定,標志著二重裝備承制的首臺樣機轉子鍛件制造取得了重大突破。
全國首個地鐵隧道5G創新試點完成
近日,上海移動成功完成了全國首個地鐵隧道4.9GHz頻段5G創新方案實踐驗證。
4.9GHz是中國移動的5G頻段之一,由于其頻段高,較不適用地鐵隧道傳統的漏纜覆蓋方案。上海移動突破漏纜慣性思維,基于隧道中引入特性天線的思路,化解地鐵隧道場景4.9GHz引入困局。
本次4.9GHz頻段5G創新方案以封閉場景為基礎,應用隧道環境多徑效益,借助空分復用及分集(一種無線技術)提升5G容量及覆蓋,精準解決了隧道場景傳統漏纜方案部署周期長、改造難、造價高、頻段拓展難等等難點,大幅提升地鐵隧道內5G速率性能,為地鐵高品質5G網絡覆蓋提供全新思路。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