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爆!”伴隨一聲巨響,浙江省溫州市甌江引水工程三標段泊岙施工支洞于日前順利完成新春首次爆破,奮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農歷正月初五起,部分作業面就復工搭設了爆破防護排架。”溫州市公用集團甌江引水公司副總經理黃強介紹。
記者調研發現,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背景下,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有的地區實行“紅黃牌”管理,堅持“跳一跳夠得著”,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實施建設。專家表示,隨著基建投資升溫,相關部門要科學研判,合理設定項目門檻,提升投資的有效性。
沖刺“開門紅”
“我們正在把新冠肺炎疫情延誤的工期搶回來。”海河防潮閘建管局技術處劉智超介紹,“1月上旬,部分標段施工人員處于封控區。疫情平穩后,我們科學組織,將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上游圍堰道路、臨時導流閘、導流明渠等多個工作面全面鋪開,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保證工程進度。”
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正與工期賽跑。該局規建處負責人介紹,節后開工第一天,局里成立了復工復產組,由局領導帶隊,下沉到建設工地提供靶向服務。復工第一周,市縣兩級水利部門前往5個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工地,會同施工單位商討、優化施工方案。
浙江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跳一跳夠得著”,今年全省計劃完成水利投資660億元,較上年增長6.5%;今年計劃新開工重大項目45項,較上年增加一倍。
“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傳旺說:“基礎設施建設對投資的拉動作用明顯。基建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可以有效托底經濟增長,穩定預期與就業。”
截至目前,廣東、江蘇、山東等十余省份發布了2022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總投資額超過25萬億元。以江西省為例,2022年江西省大中型建設項目清單明確,今年省級層面重點推進大中型建設項目3455個,總投資達3.8萬億元,計劃年度完成投資1.18萬億元。
穩增長新引擎
大數據中心、5G基站等重要新型基礎設施迎來巨大投資空間,支撐各行各業“上云用數賦智”。
2月23日,氣溫零下9度,春寒料峭,但寧夏中衛市中國電信數據中心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正在建設的6機房傳來整齊的號子聲,從電纜支架制作焊接、電纜敷設,到最后的接線工作,施工現場的工人正在全力完成每一項任務。
按照規劃,這個運營中心3月將投入使用。記者看到,總建筑面積1.44萬平方米的2棟獨立機房及運維樓已經拔地而起。數據中心未來將有上萬臺不同規格的云服務器,提供云計算、云存儲、企業中間件等服務。
“東數西算”工程近日宣布全面啟動,一時引爆市場熱點。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帶動效應大,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每年能帶動社會投資超過4000億元。
在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各地明確了今年新基建的發力重點和方向。貴州省提出,2022年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建設,推進“東數西算”試點。安徽省提出,實施“新基建+”行動,創建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集群,新建5G基站2.5萬座以上。
提升投資有效性
盡管多項指標尚未出現明顯拐點,但基建投資相關數據已有向好跡象。
2月22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1月,地方已組織發行了新增專項債券4844億元,占提前下達限額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各地有很多新的項目在開工,有相當多的項目利用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
對于今年基建投資落地實效問題,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資金支持和項目儲備都沒有問題。資金方面,2021年底財政部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額度1.46萬億元。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盡快將2021年四季度發行的1.2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即使今年的專項債發行規模和去年相當,加上去年結轉的1.2萬億元,今年的專項債規模也會大大超過去年。項目方面,從去年底就開始謀劃,目前多地已經發布2022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
孫傳旺表示,2022年專項債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提高了發行與使用效率,但新基建項目總體占比較低。2022年以來,對專項債實施穿透式監管,實時掌握資金用途與進度,提高了項目質量門檻。隨著基建投資的升溫,相關部門需要進行科學研判,避免不顧實際需求的投資,并及時糾偏,提升投資的有效性。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