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五大發展理念視角下的工程建設質量管理

2022-03-01 10:39:35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張國義責任編輯:葉子文

——黨史學習教育體會

張國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再次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它對工程建設以及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強指導意義。

  一、“共享”是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根本目的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把“共享發展”理念定義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帶來的實惠和福利,是落實共享發展理念的關鍵所在。

  不同歷史階段,加強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有著不同的重點,但其根本目的始終是讓人民享有更多的發展成果和發展實惠。比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受制于商品混凝土供應規模小的生產力水平,多層建筑等多采用預制樓板建造。預制樓板雖然建造方式便捷,但結構穩固、耐久性能遠遠不及混凝土現澆結構。因此,這一時期建筑質量管控的重點是結構安全。1986年“安全、適用、經濟、美觀”建筑八字方針,即強調了建筑產品的安全和適用性。

  商品混凝土供應充足,乃至強制使用以后,建筑結構安全得到根本保證。此時建筑設計建造更強調“以人為本”,即保證建筑使用功能安全的前提下,著重考慮其使用功能的適用性和舒適性,比如住宅建筑設計建造中的無障礙設施,醫院建筑設計建造中考慮患者使用和醫生工作的便利性等。

  質量的定義是客體中一組滿足要求程度的固有特性。這組固有特性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新時期建筑八字方針是“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綠色又成為考量建筑產品質量的重要內容。但是,無論質量管理的內容如何發生變化,其根本目的都是讓人民享有更多的發展成果和發展實惠。

  二、“協調”是工程建設處理好周邊關系的核心原則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協調發展”理念是指運用辯證法,指導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工程建設過程中,非常注重基本建設程序的合規性,其本質是協調好建設工程與自然環境、與周邊相鄰建筑物的關系問題。

  基本建設程序要求可以分為三個圈層。最外圈層是建設項目與自然環境和長遠發展的協調,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程序要求多屬于此。比如立項前可行性研究中的產品需求預測、辦理項目選址意見書、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礦產資源壓覆評估、環境影響(節能)評估等。

  中間圈層是要求建設項目與周邊環境和相鄰建筑物之間互相協調。如工程建設許可階段的辦理工程規劃許可、易燃易爆項目審批、機場空域安全管理審查(典型案例如武漢綠地中心,因影響航線建筑高度從636米直接削減至不足500米)、涉及文物保護和國家安全(距離保密單位的距離)的審查等。

  最里圈層是建設項目內部各部分之間的協調和五方責任主體之間的協調,如現行的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的驗收程序,既體現著過程質量控制的思路,也是局部質量和整體質量之間協調進步的有力舉措。

  建設工程與周邊關系協調不好,比如浪費了資源(壓覆了礦產資源),或者遮擋了其他建筑物的陽光(違反工程規劃許可),就很難說工程是高質量。

  三、“開放”是工程建設質量提升的有力途徑

  “開放發展”是黨中央站在全球視角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謀篇布局,是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為我所用。過去,對外開放給中國工程建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項目管理上,魯布革水電站施工中,日本大成公司與國內施工企業同臺競技,對比之下的巨大效率差距,直接顛覆了國內傳統施工管理模式,奠定了我國項目法施工的基礎。質量管理上,引進的ISO9000體系和全面質量管理,對工程建設質量管理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走出去”和“引進來”均衡發展階段。工程建設領域要繼續引進來,國務院在《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發〔2018〕3號文)中明確指出:“將全面質量管理等國際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結合中國實際加以改造提升,打造中國質量管理‘工具箱’”。還要積極走出去,開拓“一帶一路”工程承包市場。拿“名片”中國高鐵來講,要在相互競爭中,推動中國和歐美鐵路技術標準的兼容互通,乃至標準融合,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倡導的“文明互鑒”提供成功案例,也推動中國工程建設企業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

  四、“綠色”是工程建設質量工作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理念核心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小康社會的質量。

  建設工程對綠色發展的影響是長期的,相比較施工過程中的節水節材節地問題,更需要考慮工程全生命周期內的資源消耗問題。建設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普遍在五十年以上,高能耗工程和低能耗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內的資源消耗差別巨大。每建設一個低資源消耗的工程,都給未來至少五十年帶來環境友好的社會效益。全生命周期內高資源消耗的建設工程,絕對不是高質量。

  五、“創新”為工程項目質量提升提供了技術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回望歷史,創新一直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每一次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環顧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理論、制度、科技等領域的創新。

  審視自我,當前中國基建規模牢座世界頭把交椅,得益于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工程建設在高速鐵路、超超臨界發電機組、超長距離輸變電、超長超深隧道、盾構機制造等領域,技術創新都取得了優異成績,有的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未來,我國工程建設還需要從應用技術、局部的創新走向基礎理論、全面的創新,通過創新來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比如在基礎理論突破的基礎上,實現化工工程建設中最前端的工藝包自主創新突破,實現化工產品品質提升。再如,當前建設行業基層勞動力供給越來越緊缺,施工企業必須通過管理模式上的創新來應對形勢變化,在創新中脫胎換骨,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是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基礎上總結提煉出的客觀規律,是行動的先導,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經濟社會發展是全局,工程建設是一隅,五大發展理念昭示了唯物辯證法在解決工程建設行業具體發展問題上的方法論意義。

  我們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深學篤用”“要用好辯證法”的指示精神,推動工程建設行業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普遍要求、綠色成為內生特點、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總工辦主任)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