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
3月5日上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走上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介紹了他通過規劃設計讓城市更美好的故事。
作為北京人的吳晨,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情感。在什剎海、在首鋼園、在南鑼鼓巷……吳晨利用自己的專業,用規劃設計的力量,讓老城不舊,反而煥發新生。
在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中,作為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比賽運動員騰空時的背景,“老首鋼”遺存的冷卻塔成功“出圈”、頗受關注。吳晨用自己在建筑行業30多年的一線經驗,親手規劃了一條老舊工業遺址轉變為全新“網紅打卡地”的重生之路。
吳晨在規劃設計首鋼園區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廠區的風貌格局,使西山、永定河、高聳的冷卻塔等工業顏值與奧運元素完美結合。經過長達十年的伴隨式設計,今天的首鋼盡顯“鋼鐵本色”,向世界展示了山、水、工業原址和城市活力美美與共的生動圖景,真正成為“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后冬奧時代,如何進行場館的可持續利用?他建議設立“首鋼文化遺產日”,遺產日期間,除了開放大批工業遺產和奧運文化遺產場所,還可以通過舉辦互動展覽、手工藝作坊等主題活動展示首鋼燦爛歷史。同時,打造體育與科創基地,用活冬奧遺產,策劃設計競技體驗旅游線路活動,吸引市民走進首鋼園。
守護首都的城市文化底蘊,是吳晨近十年來規劃工作的重心。他曾發表過一篇題為《營造國之大者的人民中軸線》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要豐富行人的空間感受和視覺體驗,彰顯豐厚的文化脈征。這一理念在他參與的兩處中軸線項目中得以落地。
代表通道上,他介紹了自己參與占地面積達到88公頃的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整治與復興工作。設計師們一條胡同、一條胡同地梳理,一個院落、一個院落地測繪,一家住戶、一家住戶地訪談,按照“一院一策”的設計原則,保留老院落古樸的風貌,讓四合院達到結構安全、設施完善、建筑宜居的標準。以及打通老城中水系周圍的環形步道,將什剎海還湖于民的過程。
“今天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真正做到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美好愿景。”吳晨說道。
“近5年的履職生涯,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邊學習、邊履職、邊進步。”吳晨去年提出了提升文化自信,增加中國本土建筑師重大事件參與度,為城市留下更多“中國作品”的建議。“這條建議提出后,在行業內引起了非常廣泛的影響,經常會有建筑師關注、追問這個建議的具體推動落實情況。”他說道。
當與冬奧、首鋼、網紅等熱詞同時出現的時候,吳晨是“破圈”的焦點人物;但當熱點降溫、與熱詞解綁之后,回歸工程師身份的吳晨有一個擔憂,那就是工程師職業對廣大青少年的吸引力持續下降,社會對待企業家、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尊崇明顯不平衡,工程師的重大作用被嚴重忽視。
去年全國兩會,吳晨就提交了關于推進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議案,今年他又帶來了關于推進制定工程師法的建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中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一定要重視工程師群體。”吳晨說道。
吳晨認為,工程師群體被忽視與相關法律缺失有很大關系。他建議,制定一部專門的《工程師法》,推動全面建立注冊工程師制度。一方面規定工程師需要接受的考核和注冊要求,界定開展工程服務的范圍和規則,明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一方面以法律形式保護“工程師”的職業稱謂,樹立起權威性,提高其社會地位。(王海霞)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